|
2011年,是不平常的一年。全球經濟動蕩、美歐債務危機、日本大地震等對實體和虛擬經濟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各國都寄希望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希望其能帶領本國經濟實現突圍。不少國家將目光投向了物聯網這一集多種高新技術于一身且能夠極大改善傳統社會、經濟運行方式的產業上。
在2012年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強調,2012年要重點抓好八個方面的工作,其中,積極培育發展物聯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將占據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在新的一年發展的重要位置。
隨后,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布《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今年是《規劃》開局的第一年,將對物聯網產業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劉海濤認為,《規劃》闡明了我國物聯網的發展思路,有助于對全國范圍內的物聯網項目進行統籌規劃,解決各自獨立、資源分散的問題,使物聯網產業真正成為支柱產業。“在不遠的未來,物聯網將迎來大體系、大平臺。”
數字城市成為物聯網應用熱點領域
目前,全國不少城市開展的數字城市建設項目,正是對物聯網“大體系、大平臺”的摸索和實踐。“無論是智能建筑、智能交通還是智能家居,都可以納入數字城市建設的整體布局之中,數字城市已經成為物聯網建設的熱點領域。”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測繪專家李建成介紹,物聯網技術已經應用在各地的“數字城市”建設中,并且積累了許多經驗。
2011年,重慶建成“云計算”智慧小區。這種智慧小區把互聯網、物聯網和通信網三張網融合起來,讓社區服務信息化,使老百姓的生活更智能、便捷。目前,智慧社區已實現了信息化辦公,居民不但能通過網站、手機短信等方式進行聯絡溝通,還能享受在線申報、愛心超市、社區全球眼、社區總機等便民服務。
除此之外,上海市也加快了智慧城市建設步伐。上海市將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建設列入該市“十二五”時期重要的發展方向。處于轉型發展新階段的上海,將充分把握智慧城市建設的內涵,從技術、產業層面提升到思想、戰略層面,把智慧城市建設作為城市發展的新思路、現代城市發展的重要支撐。
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周太彤表示,在長三角城市群發展新格局中,智慧城市建設是不同以往的一場城市再造工程。城市發展要有效率、活力,不能再依靠資金、土地、人才、資本等要素。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城市要重新調整關系,通過對法律法規的調整、部門利益的調整來解決上海未來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表示,智慧城市已成為醫治交通堵塞、環境污染等“城市病”的最佳良藥,是信息化向更高階段發展的必然要求,將最終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物聯網產業迎來大發展
“數字城市、智慧城市是中國城市信息化推進到一定水平的必然產物,對剛剛起步的物聯網產業發展意義重大。”李建成介紹。
中國自動化學會智能建筑與樓宇自動化專業委員會主任郭維鈞表示,作為智慧城市中的一個重要應用領域,智能建筑正由單體向建筑群方向發展,需要配套的技術和解決方案,對建筑能耗進行精細化管理,降低建筑能耗。技術人員通過物聯網技術,搭建有線和無線相結合的網絡,可極大降低智能建筑布線工程的造價及施工難度;對建筑智能化系統進行全方位監測和控制,提高設備的使用壽命,降低設備的能耗,物聯網、電子標簽等新技術將成為未來智能建筑應用的主要技術,發揮自己的作用。
此外,與數字城市、智慧城市相關的感知、傳輸、處理等產業也將迎來發展的春天,獲得較快的發展。
按照工信部規劃,到2015年,我國將初步完成物聯網產業體系構建的目標:形成較為完善的物聯網產業鏈,培育和發展10個產業聚集區、100家以上骨干企業、一批“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建設一批覆蓋面廣、支撐力強的公共服務平臺。
物聯網相關標準的制訂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展開。2011年12月29日,國家傳感器網絡標準工作組發布了首批傳感器網6項標準征求意見稿。這是我國第一個物聯網行業應用標準,具有里程碑式意義。業內人士說道。
從《規劃》到標準,展示了我國物聯網產業正在規范升級的發展路徑。雖然與國際發達國家的物聯網發展水平還有較大差距,但如果我們能發揮出政策在產業引導、整合上的優勢,將帶動我國物聯網產業邁上一個新臺階。(來源:飛象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