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各地區汽車生產數量回升,全球車用半導體市場呈現高度成長,臺灣電電公會預測2012年全球汽車電子產值接近1910億美元,汽車電子設備占整車成本比重將達40%。Gartner則指出到了2014年,車用半導體全球產值將達257億美元。而臺灣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則預計到2015年,車用微控制器出貨量達30億顆,全球車載信息系統產值可達71.6億美元。因此市場普遍將車用電子視為醫療電子之外,另一深具成長力道的商機。
隨著現代汽車發展走向智能化,車體與車載系統電子走向信息化,而引擎動力則走向電動化,再加上目前正積極發展中的“車聯網”概念-即通過無線通信服務,連接云端運算服務器,達成物物相聯而衍生出各項智能應用,消費者對于汽車的期望早已不只是作為運輸工具,而是在安全、舒適、便利、節能、環保等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這使得汽車產業對電子技術的重視程度超越了傳統機械構件,而其重要性在未來將可能持續增長。
車用電子運用在車體構造中的范圍相當廣,但凡底盤的懸吊系統、車身、引擎的動力系統、電力電子系統、保全系統、安全配備、車載信息系統等,處處可見。平均一臺中端車型的電子控制單元(ElectronicControlUnit;ECU)數量就有40個,而有的高端車型的ECU還超過80個。
近來在汽車走向更加節能環保及更多智能應用的發展趨勢下,國際汽車產業均朝著更偏重電子控制的高規格邁進,這使得車內所使用的電子控制單元數量不斷攀升。此外,全球油價攀升,各國均積極發展替代能源,汽車工業走向電動車、油電混合車的潮流已成大勢。加上各國從法規制定面推動高規格行車安全,車用半導體的導入量升高,車電系統包括動力傳動(PowerTrain)、底盤控制(Chassis)、安全系統(Security)、車載信息娛樂系統(Telematics/Infotainment)等都增加了電子控制的比重。
車載信息系統是指在運輸交通工具上,搭載嵌入式或便攜式的通信系統,匯整多方信息給予駕駛人及行車電腦,以利于提前預判并作出適當回應,并提供乘客各式增值服務,使得用車經驗更加安全、舒適、便利。舉例來說,現在普遍可獲得的最基本功能就包括了車載導航、實時交通信息、興趣點/景點(POI;PointofInterest)加載、在線音樂等服務。更進一步還有應對情境而設計的增值內容,比如車輛在行進中,可享受云計算中心所提供實時信息、娛樂以及適地性短訊廣播服務(LBS;LocationBasedService)、路況警告、碰撞警告和電子付費等;在停車情境中則有供停車位查找、車況診斷(以便修車廠提前預備維修零件及工具)及防盜保全的功能;意外狀況模式則可提供緊急救援、汽車保險等及失車尋回等。
未來除了朝多向溝通及主動搜集、分享信息的應用模式發展之外,也將更多地利用固定式或便攜式無線通信系統及各式傳感器設備,通過開放式的通信架構平臺,將各端點所收集的信息作集成分析,發揮車聯網時代的多元創新服務。
為保障汽車駕駛安全,歐盟立法要在2014年實施車輛緊急召回(eCall)計劃,在車輛遇撞擊時,自動運用無線通信實時發送狀況信息,即使駕駛不省人事或事故地點為罕見人跡的偏遠地區,依然可通過系統立即通知相關單位,爭取寶貴的救援時間。因此每輛汽車都必須加裝撞擊回報系統,使得無線通信嵌入式模塊與軟件解決方案廠商因而受惠。
此外,歐盟規定自2013年起,商用車必須安裝自動緊急剎車系統及車道偏離警示系統;而美國則是推動兒童交通安全法(CameronGulbransenKidsTransportationSafetyAct),明定在2014年9月起,所有車輛必須加裝含車后監控影像模塊和車內監視器的主、被動安全系統,避免倒車時的盲點造成傷害。這將帶動傳感器、微控制器、攝像機等相關系統快速成長。
而日本亦正在討論強制商用車安裝預防酒駕、預防打盹等先進安全檢測系統。而歐盟、日本、中國大陸及臺灣都已將安裝行車紀錄器納入法規,以便監控中大型貨客運車輛的行車時速及駕駛時數,作為被動安全的檢驗機制。
以上實例顯示出車用電子的應用層面不單只針對消費市場對舒適、便利的需求而擴大,也因各政府對安全的重視以及在法規推波助瀾下,隨著各種創新加值功能而加速延伸中。
今年電動車開發有突破性的進展,國際車用芯片大廠德州儀器(TI)、英飛凌(Infineon)和ADI都推出主動平衡電池管理系統(BMS)方案,可克服電池芯之間電量不一致的問題,提高電池使用效益、電池壽命及充放電安全性,延長電動車行駛里程數,減少電動車整體開發成本。這一演進,有望消除消費者對于售價過高及電池續航力不足造成事故頻傳的疑慮,有利于加速電動車市場普及。
隨著電力、電子在油電混合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及純電動車系統開發的重要性升高,原本封閉的汽車工業市場已不得不加強與車用半導體及電子組件制造商合作。
來源:中關村在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