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將改變城市的方方面面,從城市中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到城市中每個產業的生產方式,直到城市的運營和管理方式,都將“智慧化”或“智能化”。對上海來說,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是加快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手段。值此起步之際,我們要“撥云散物”見“數據”,更要確立今后“騰云駕物”用“數據”的目標,“直取核心”
大數據,一個必須關注的新概念
近日,美國奧巴馬政府在白宮網站發布《大數據研究和發展倡議》,提出“通過收集、處理龐大而復雜的數據信息,從中獲得知識和洞見,提升能力,加快科學、工程領域的創新步伐,強化美國國土安全,轉變教育和學習模式”。
其實,自2009年以來,從IBM、微軟到谷歌、亞馬遜和Facebook,從IDC、Gartner到麥肯錫、普華永道和埃森哲,從《紐約時報》到《福布斯》、《財富》周刊,從《科學》、《自然》雜志到MIT的《斯隆管理評論》、《技術評論》,“大數據”(BigData)這個新概念已經被連篇累牘地探究,領先者們甚至已經在作實踐探索。從此次美國政府對大數據正式高調力挺的舉動中看動向,我們必須更關注、更深入地去認識和思考這個概念。
近年來,相關業界的領先者們多次預言,大數據將引發新的“智慧革命”:從海量、復雜、實時的大數據中可以發現知識、提升智能、創造價值。
這是一個“最美好”的時代——信息化讓我們的世界和生活更加美好;這也是一個“最糟糕”的時代——互聯網、物聯網、云技術等帶來了每時每刻都在產生、紛繁復雜的巨量信息,人類被淹沒在數據信息的海洋中,常人的能力和常規的技術已經無法處理。幸好,信息技術的持續發展讓我們看到了希望:人與人、人類與自然之間的信息溝通方式將進一步革新,我們生活的世界的整體結構將越來越具備“智慧”特征,我們也將能更“智慧”地利用信息,對世界和他人作出更加“智慧”的判斷與回應。人類的學習、工作、生活、娛樂以及交通、醫療、能源利用方式等等,都將隨之改變。
智慧城市建設不能只重“云”和“物”
在這樣的大趨勢下,建設智慧城市是理所當然的。《上海市推進智慧城市建設2011-2013年行動計劃》實施時間已將過半,然而大家似乎都感到推進困難,難以找到突破口,那么瓶頸究竟在哪里呢?問題要從源頭上找:如何科學理解、準確把握智慧城市的內涵和實質?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發展的新階段,智慧城市建設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技術活”,屬于“信息技術范疇”——這只說了半句話。后半句是:智慧城市的“智慧”主要出自對大數據的處理,這才是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問題。
簡單統計可以發現,在我們的《行動計劃》文本中,共出現了31次“云計算”、47次“云”、25次“物聯網”以及31次“數據”。稍加分析,“云計算”和“物聯網”是我們重點關注的新技術、新產業;“數據”雖然也多次出現在計劃中,但只有少數幾次在講到交通管理、金融貿易等個別領域時,指的是“對數據分析挖掘以獲得智慧價值”,而多數地方提及的“數據”與大數據的思想內涵無關。不得不承認,我們在籌劃智慧城市建設時,還遠遠沒有重視“數據的價值”。
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當然很重要,因為大數據要借它們來采集、傳輸、儲存——我們要重視發展物聯網技術,因為大數據要靠物聯網采集獲取;我們要重視發展云技術,因為大數據要用到云儲存、云計算;但我們更需要“撥云散物”見“數據”。只有確立了“智慧來自大數據”的核心共識,我們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才能“四兩撥千斤”。
“從海量數據中獲取知識所必需的工具和技能”
在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OSTP)發布大數據研發倡議的同時,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國家健康研究院(NIH)、國防部、能源部等6個聯邦部門和機構承諾,將新提供超過2億美元,用于大大改善“從海量數據信息中獲取知識所必需的工具和技能”,并透露了多項正在進行中的聯邦政府計劃。或許可以說,美國人已經從國家戰略高度在認識大數據并開始行動,而著力點不僅在于進一步推進信息化建設,更期待研發出大數據處理領域的核心技術,以此加強創新競爭力。
建設智慧城市,是城市發展的新范式和新戰略。信息技術將改變城市的方方面面,從城市中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到城市中每個產業的生產方式,直到城市的運營和管理方式,都將“智慧化”或“智能化”。“智慧來自大數據”——城市管理利用大數據,才能獲得突破性改善,諸多產業利用大數據,才能發現創新升級的機會點,進而獲得先發優勢……有了云計算、物聯網,但缺乏大數據分析處理的核心技術,智慧城市的“大腦”就不夠發達,“智商”就不夠高,能力就不夠強。
對上海來說,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是加快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手段。值此起步之際,我們要“撥云散物”見“數據”,更要確立今后“騰云駕物”用“數據”的目標,“直取核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