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云計算從誕生到現在產業界一直在困惑云計算到底是一種新的技術還是新的模式?2010年,80多位云計算產業及技術專家曾聚集一堂提議是否需要對云計算給出一個準確的定義,經過激烈的討論大家一致認為目前還不宜對云計算給出準確的定義,其原因正是大家對云計算是一種技術還是一種模式沒有確定的認識。
一、云計算從“技術”走向“模式”
1961年,人工智能之父麥卡錫預言“計算可能有一天會被組織成一個公共事業”, 這位大師對這種新模式的預言在云計算時代成為了現實。無獨有偶,麥卡錫在1958年發明的LISP語言中提出的MapReduce方法也成為了當前云計算技術中實現計算并行化的一種重要方法,可見云計算是一種模式的觀點其實在半個世紀前就已被麥卡錫提出。
2012年3月,在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云計算被作為重要附錄給出了一個政府官方的解釋:
“云計算:是基于互聯網的服務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過互聯網來提供動態易擴展且經常是虛擬化的資源。是傳統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發展融合的產物,它意味著計算能力也可作為一種商品通過互聯網進行流通。”
在這個定義中云計算被認定為一種“模式”,云計算出現的基礎是“互聯網”帶寬的提高。在1986年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向歐洲核子中心發出我國第一封電子郵件的時候網絡傳輸速度才560bps,這個時期的網絡狀態是不可能提出云計算“模式”的,因為這種云計算“模式”的提出是以網絡技術發展為前提的,“服務”的“使用”和“交付”都需要通過互聯網來完成,這種通過互聯網交付服務的方法會深刻地影響信息產業的市場格局,“計算能力”這種看不見的資源將以“商品”的形式在互聯網上“流通”。
信息產業演進路線圖
云計算的定義中肯定了互聯網在云計算中的地位,沒有互聯網的發展就沒有云計算。服務的“使用”和“交付”都基于互聯網將深刻地影響技術研發模式、產業交付模式、市場推廣模式,云計算將成為信息產業在進入網絡時代后又一次重大的變革。云計算在產業模式上的變化正好給我國信息產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避免我國在技術和市場上與國外進行正面競爭,而且云計算的資源是通過整合提供給應用使用的,單個資源的能力不再是影響云計算服務能力的決定性因素,而傳統的互聯網產業單一服務器的能力是一個重要的技術指標,云計算模式在思路上的變化使我國的芯片產業、核心系統軟件產業獲得寶貴的發展時間和市場空間。
二、云計算產業將呈現橄欖型結構
云計算這種新模式的出現必然會形成一種新的產業生態環境,不同的企業會在云計算時代找到自己所處的產業位置。云計算產業將形成兩頭小(企業數目)、中間大的橄欖型結構,產業分工非常明確,應用開發者將是整個產業的主力軍和創新的原動力,而資源的運營者和應用服務的整合提供者會集中于少數幾家企業。
應用的整
合交付者
基礎資源
運營者
應用
開發者
云計算產業的橄欖型結構
云計算產業橄欖型結構的兩端是基礎資源的運營者和應用的整合交付者,一個需要龐大的資金投入,一個需要具有強大的用戶資源,因此橄欖兩頭的企業數目都不會太多。
一些人認為云計算的出現將使中小型企業失去生存的空間,其實恰恰相反,云計算的出現將大大降低中小型企業的創業門坎,同時由于資源實現了彈性化的提供,這就為應用的創新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在云計算時代,應用開發者將是整個產業的主要組成部分,他們利用云計算中心所提供的資源封裝為滿足用戶各種需求的應用通過應用整合交付者交付給用戶,云計算的真正創新迸發點在應用開發者。就像電的出現一樣,電的出現只是產業發展的第一推動力,但隨后一百多年的創新卻集中在各種基于電的應用上。
云計算產業這顆“橄欖”的中間部分才是云計算產業未來的希望所在。我們知道橄欖又稱為“諫果”,元·王禎在《農書》卷九中記載:“橄欖生嶺南及閩廣州郡……其味苦酸而澀,食久味方回甘,故昔人名為諫果”,橄欖具有先苦后甜的特別韻味,預示著云計算產業將經過一個先苦后甜的產業發展歷程,我們必須經歷產業發展初期的各種考驗,才能迎來“吹盡狂沙始到金”的時刻。
三、云計算產業從蜜月期進入務實期
云計算未來的產業規模是十分巨大的,這已是不爭的事實,然而云計算目前的產業規模卻被嚴重高估了,大量傳統互聯網業務被統計到現在的云計算產業規模內,一些企業也將從事傳統技術工作的員工歸入云計算研發人員,云計算產業的泡沫已在逐步形成。
云計算現在的情況讓我們回想起1995年左右互聯網時代出現的景象,那時大家都發現一個巨大的互聯網泡沫正在形成,隨著泡沫的變大甚至有人對當時的互聯網產業給出悲觀的評價,然而變革終究是變革,隨著泡沫的散去互聯網時代真正的英雄才逐步呈現,奠定了互聯網產業的基本框架。
2005年到現在云計算產業度過了一段蜜月期,產業界對這個新出現的名詞寵愛有加,“云計算”這個名詞幾乎占據了所有相關網站及媒體的主要位置,人們創造出了大量的以“云”開頭或以“云”結尾的新名詞:制造云(云制造),商務云(云商務),家電云(云家電)等。“云”這個字成為了中國漢字中的一個奇跡,它幾乎可以被放到任何詞的前面或后面。
在這個時期,大量的公司投身到云計算的研究中,不少地方政府提出了對云計算產業的規劃和扶持政策。產業界對云計算的良好預期使云計算泡沫逐步增大,一下子涌現出了大量的云計算公司,最明顯的泡沫是一些已規劃的超大規模云計算數據中心,雖然這些云計算數據中心大都未開始建設,但對一些地方的產業結構已產生重大影響。
進入2012年,云計算產業蜜月期逐步過去,產業界在反思、政府在思考、技術人員在困惑。云計算產業和其他產業一樣,需要經歷逐步發展的過程,云計算中的技術難點需要逐步解決,云計算在2012年逐步由泡沫期進入務實期。換一個視角,泡沫期為整個產業提供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機,對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云計算產業模式有很大的幫助,最后的成功者和失敗者都為云計算產業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四、云計算技術難點顯現
云計算雖然本質上是一種模式,但模式的實現是需要技術提供支持的,云計算的實現技術對云計算模式的實現具有重要的意義,沒有技術的支持,模式的實現就無從談起。
在云計算早期,技術人員普遍對云計算技術持樂觀態度,認為目前的虛擬化技術已基本能解決云計算所面臨的問題,但隨著云計算產業的發展云計算技術人員發現云計算技術和任何其他技術的發展一樣不是一蹴而就的,他需要有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解決一個又一個的技術問題。單機操作系統從DOS時代發展到Windows時代已用了幾十年的時間,而且目前還在不斷地發展,云計算技術同樣是一個需要長期發展的技術,目前產業界的技術狀態還處于較為初級的階段。
云計算系統從技術角度要實現的核心功能是將資源“動態易擴展”地“提供”給應用開發者進行應用功能的封裝,這種系統必然是一種具有海量節點的高耦合系統,相比傳統互聯網系統中服務器資源耦合度很低的情況,要實現各種資源的整合并被“動態易擴展”地“提供”出去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應用開發者希望對自己原有系統盡可能不作改變接入云計算的資源池,同時實現計算及存儲的分布化。我們知道僅僅是任意問題的自動并行化這一課題就是現在技術領域的一大難題,MapReduce僅僅是解決了其中一部分問題的分布式處理;狹義的虛擬化技術雖然在接入時非常方便但卻在大規模資源整合上顯得力不從心;計算資源和存儲資源在資源池中的整合和協調問題也是現在云計算研究中的棘手課題;非結構化分布式數庫在云計算系統中的實用化問題也還在實踐的初期。這些都說明從技術的角度我們需要客觀務實地看待云計算,真正朝著解決問題的方向前進。
五、云計算投資正當時
經歷了互聯網泡沫的風險資金在云計算早期保持著異常的冷靜,幾乎所有的投資機構都作出了投資云計算的戰略決定,號稱將大舉向云計算領域投資,但真正實現投資的案例卻不是太多,由田溯寧領導的寬帶基金是其中較早以云計算產業鏈作為主要投資目標的為數不多的基金之一。
2012年應該是云計算的投資元年,云計算的泡沫在2012年有逐步消散的趨勢,冷靜務實的產業氛圍將取代前期較為樂觀的產業氛圍,投資機構將逐步尋找泡沫下合適的投資目標進入云計算產業,從而由旁觀者成為產業的實際參與者。云計算產業現在在泡沫的下面充滿了機遇,但泡沫的存在對投資人的眼光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如何尋找泡沫下的美酒是投資機構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
模式與技術之爭已塵埃落定,云計算產業已度過了美好的蜜月期,未來云計算產業的發展之路還需要我們堅定地走下去,一個個的困難還需要我們來面對,云計算產業這個“橄欖”必然會迎來“久味方回甘”的時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