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聯網具備三個特征:一是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射頻識別)、傳感器、二維碼等隨時隨地獲取物體的信息,RFID、傳感器是物聯網的主要應用工具;二是可靠傳遞,通過各種電信網絡與互聯網的融合,將物體的信息實時準確地傳遞出去;三是智能處理,利用云計算、模糊識別等各種智能計算技術,對海量的數據和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對物體實施智能化的控制。
據美國權威咨詢機構Forrester預測,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聯”的業務,跟“人與人通信”的業務相比,將達到30︰1。也有預測這個比例將來可達到100︰1甚至1000︰1,其發展前景巨大,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專家預計,就全國范圍來看,這一技術將發展成為一個上萬億元規模的高科技市場及關聯市場,未來物聯網的發展將經歷四個階段:2010年左右,RFID被廣泛應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藥領域;2010―2015年,物體互聯;2015―2020年,物體進入半智能化;2020年之后,物體進入全智能化。
在當前大力提倡節能減排,延緩全球氣候變暖的新形勢下,物聯網適時地提供了實現“高效、節能、安全、環保”一體化關鍵技術,這是物聯網將在國內外掀起信息革命第三次浪潮的充分必要條件。
物聯網從技術體系來看,第一層是感知層,即要感知到物體的屬性并能對其進行控制,這一層好比人體的四肢;第二層是網絡層,即要有一套網絡通信體系將感知到的物體信息傳輸到后臺的計算機處理系統,這一層好比人的身體;第三層是應用層,即要有適應不同行業和業務需求的中間件和應用管理系統,用于解決人和物的互動,這一層好比人的大腦。
如同世間任何先進技術一樣,一旦發現必定首先運用于軍事領域。物聯網的理念和先進信息技術迅速被世界各國運用于軍隊裝備保障領域,對各種參戰物資實行感知和控制,以滿足現代戰爭對裝備保障“快”、“準”、“精”等的要求。例如,美軍已在多數裝備物資中嵌入信息芯片,使用各類傳感設備隨時獲取裝備物資的相關信息,戰時既能對裝備物資的運用快速作出決策,快速實施分配,準確掌握各類物資的動、靜狀態,準確對物流過程進行實時監控;又能及時根據變化的情況和需求,在三軍中實現物資保障一體化,發揮整體保障效益。美軍這種“精確保障”、“精確物流”模式,就是成功運用物聯網理念與技術的結果。其在軍事領域的成功運用,給其他各國軍隊裝備保障以很大啟發和影響,同時也帶動了世界各國軍隊裝備物資保障的革新與建設,發展潛力正在日益凸顯。
我軍在物聯網技術方面的研究尚未見到報道,但據外媒報道,傳感網、物聯網應用已列入“十二五”時期部隊訓練基地建設內容。另外,全軍正在實施的可視化后勤、軍用車輛號牌、軍人保障卡、門禁、校園一卡通等都是物聯網的應用,但其采用的產品和技術全部都是國內地方和國外公司產品,其實施過程也幾乎全部依托地方公司。
物聯網代表下一代信息網絡的建設方向,必將對軍事指揮、軍事網絡、軍事后勤、軍事裝備等產生巨大的影響,對推動軍隊信息化建設、提高部隊戰斗力發揮巨大作用。
第一,物聯網擴大了指揮員信息獲取的廣度與深度。
在陸、海、空、天、電各個領域,指揮員可通過傳感器自動獲取戰場上各部(分)隊的人員數量、攜帶武器裝備數量和戰斗力等信息,提高信息獲取的實時性與快捷性,從而使指揮更加快速、靈活。通過大量互聯的傳感器,可有效延伸指揮員的指揮觸角,使指揮活動由對人的指揮發展成為指揮員對武器裝備的直接遠程指揮。
第二,使軍事網絡更加集成。
物聯網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使傳感網絡的觸角延伸到戰場的每個單兵和每件兵器,可將彼此獨立的偵察網、通信網、指控系統、火力網等系統與網絡進行一體化集成,也可將通信、感知、信息對抗等信息武器和武器平臺建設成一體化的綜合信息系統,而且該系統還可進一步滲透到戰場的基礎設施中,從而極大地擴展了網絡集成的內涵。
第三,使軍事后勤更加精確。
通過在后勤物資上裝入電子標簽,使后勤物資可以實現從起點直達戰斗部隊的“一站式”供給,提高了物資請領、運輸、接收、儲存和發放的速度與準確度。同時,自動化的后勤網絡平臺,可使保障對象位置變化和物資需求變化等動態信息與后勤物資的數、質、時、空等靜態參數。物資流通變化等動態參數的互動更加實時,從而提高了修訂保障計劃與協調保障行動的及時性與準確性。
第四,使軍事裝備更加智能。
一是武器裝備的戰場生存更加智能。武器裝備通過大量傳感器,可實時獲取諸如己方坐標、戰場態勢、敵方威脅等各種戰場信息,并對戰場情況自動作出更加精確的反應,從而提高了武器裝備的戰場生存能力。二是武器裝備的戰場維修更加精確。通過各種內嵌的診斷傳感芯片,操作員能及時了解武器裝備各部件的完好情況,并通過網絡向最近的裝備維修點訂購所需的具體零部件,裝備保障點能夠提前準備、隨到隨修。
來源:RFID世界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