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歷兔年春節,微博打拐行動成為網絡中的熱點話題,網友們熱情的轉載和提供線索都讓人能清晰地感受到里冬日的暖意。微博中的愛心行動也得到了全社會的關注。但是從公開報道看,目前除了幾個個案,其他被拐兒童距離父母懷抱似乎依然遙遠。但據《文匯報》報道:中科院自動化所正與百度商談合作,建立一個基于人臉識別技術的尋親平臺,讓更多的被拐賣兒童早日找到自己的親身父母。
“利用我們的人臉識別技術,從百萬張照片中比對出同一張臉,應該用不了3秒鐘。這樣的話,打拐的效率就能大大提高。”此項目的主要負責人中科院自動化所生物識別與安全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李子青研究員這樣形容自己的人臉識別技術。其實早在2009年數字高峰論壇中李子青就發表了關于“人臉識別與智能視頻最新技術與發展方向”的演講。
人臉識別作為安防智能視頻監控中的一項應用,具有非常便利的優勢。因為每個人生活在社會當中,都會有一個身份屬性,包括家庭,職業,社會角色等等,人臉識別在身份授權和身份確認管理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人臉識別技術大大豐富了傳統視頻監控的功能,使得監控系統除了可以進行監控和錄像,還具有了智能化的功能,其便捷性不言而喻,也代表了監控技術智能化發展方向。而且如今的人臉識別,早已不再是對眼眶、鼻梁、等關鍵點的特征描述和簡單比對。
中科院自動化所擁有國內人臉識別技術領域最強的研發團隊,他們的成果被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的安保系統采用并得到驗證。團隊帶頭人李子青2000年從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辭去終身教職,回國加盟微軟亞洲研究院;2004年,他作為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加盟自動化所。李子青說,他們的技術對外行而言非常復雜,如簡單說,是利用面部的三維輪廓、紋理等特征來作識別,而不僅是五官。
據介紹,李子青團隊此前已在沒有任何經費支持的情況下,開發了基于微軟手機系統的軟件,其技術實現方案和微博打拐十分類似——拍照、上傳、比對、行動。根據他們的設想,拍照的網友將能實時從系統得到反饋,從而知道面前這個流浪兒是否就在被拐數據庫中,能根據提示當場報警。
其實安防技術離我們并不遙遠,我們也更愿意看到這樣的新技術早日應用與實踐讓更多的被拐賣兒童回到父母的懷抱。但是我們更應該看到,公眾的參與固然重要,但是要真正解決童丐這一問題,歸根到底還是得依賴政府和社會建立長效救助機制,把兒童的權利救濟和福利保障放到民生的高度。只有政府和社會的共同努力、持續給力,那么正在蒙受不幸的兒童的命運才能夠得以扭轉。
來源:中國安保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