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以及先進技術的不斷涌現,智能建筑和綠色建筑已呈快速發展之勢,逐漸形成了一個繁榮的垂直市場。Ingersoll Rand安防技術公司亞太區系統集成業務部地區經理Terence Lee 認為:“通常情況下,人們對綠色環保行動以及環境惡化導致的威脅了解的更多。我們看到,最終用戶越來越愿意做出努力以保護環境。大家都在談論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對于很多當代的組織來說,這已成為其核心價值所在。”
在智能和綠色建筑項目中,包含節能監控和門禁產品在內的可靠的物理安防系統,是成功的建筑管理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T.M. Bier & Associates董事長Theodore Bier提到,在智能建筑中,建筑專業人士會將整個建筑成本中平均5%的預算劃歸安防系統。“相對總建筑成本,目前(安防系統)的平均支出仍然較低,”Elektrodata Sistem Integrasi集成安防系統解決方案部門經理Vincentius Liong表示,“安防系統花費平均占總建筑成本的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甚至更少。”盡管如此,隨著商機的涌現,在智能綠色建筑中擁有一套可靠的安防系統仍然非常重要。
強勁增長
McGraw-Hill Construction最近發布的一份名為《綠色展望2011:綠色發展趨勢推動行業增長》的報告稱,盡管出現經濟衰退,2008至2010年美國綠色建筑市場價值仍然獲得了50%的增長。這一上升幅度意味著綠色建筑市場從420億美元增長到了710億美元,占2010年全部新建項目的25%。據預測,2015年綠色建筑市場總額將達到1350億美元。Delta Controls項目經理Ryan Hughson表示:“據我們的觀察,對智能和綠色建筑的需求分布在不同地區,大部分來自北美和歐洲。”
Pike Research發表的《歐洲節能建筑》中稱,當前,歐洲對所有的新建建筑都有綠色環保強制要求。大部分整修項目則應在2020年之前達到接近零能耗的建筑標準,而對于公用建筑,2018年則是最后期限。Pike Research研究發現,歐洲最大的綠色建筑市場是德國和法國。事實上,歐洲其余國家,包括東歐和俄羅斯市場的總和,也僅與德國或法國相近。通過歐洲的長期計劃,我們發現,歐洲的綠色建筑正由孕育期走向增長期。
在亞太地區,由于全球氣候變暖,我們對于智能綠色建筑的了解也比過去多。Liong指出:“在印度尼西亞,大企業已經開始帶動智能綠色建筑的發展浪潮,并倡導高效、節能的可持續建筑,從而降低能源成本,優化建筑效率,改善公司整體形象。目前還很難了解到市場規模的準確數字,但我們估計在今后十年,市場規模將變得足夠大,以致于與其他產業相比將獲得20%到30%的年增長率。”
在亞太地區,Pike Research還發現,隨著新建項目成本的上升,建筑的翻新將成為更加節能的方法。開發商和建筑所有者將傾向于投資翻新現存設施,將最新的技術成果融入其中,并加以運用。
UTC消防及安防產品管理總監Peter Boriskin說:“我們看到,在亞洲、中東和拉丁美洲的新興市場中,綠色建筑項目后勁更足。新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項目將為安防產業提供更多機會。對于建筑管理和安防管理系統來說,新的技術必將在未來降低二者的總擁有成本(TCO)。”
對解決方案的獨特需求
在智能建筑所使用的安防產品中,節能被放在了第一位。Crestron Electronics集成建筑技術總監David Wilts表示:“定位于智能綠色建筑垂直市場的產品,其目標是,大幅降低能耗成本的同時,改善用戶體驗。我們首選的方法是通過將以下各種系統的‘條件邏輯’相整合,以滿足用戶對一棟建筑的全部需求,包括:照明、遮陽、暖通空調、音視頻、安防、調度及能耗監控。”
對于智能建筑來說,將各種產品集成起來更容易。Hughson舉例說:“比如,可使用以太網的域級控制器使得系統設計者能夠創建一個‘平面’的架構,不需再勞神整合多層通信。這樣不僅能使一個人在處理網絡時所需要的系統知識大為減少,并且在系統集成中遇到不熟悉領域的組件時,也不用太過擔心。”
“出于相同的原因,我們已經開發了無線控制器,”Hughson補充道,“我們擁有一個IP網絡,在這個網絡中,我們能夠隨意轉換地點,甚至在一些難以安裝設備的地點利用無線網絡進行擴展。我們極力避免為迎合整個建筑設計而對網絡架構的限制。”類似地,使用以太網供電技術,與傳統布線方式相比,減少了網絡布線數量、降低了成本、減少了停工時間,還提高了安裝工程的靈活性,Lee補充道。
Lyrtech銷售總監Francis Létourneau表示:“常見的室內運動傳感器是一種簡單的二進制開關,能夠探測出是否存在運動。常見的運動傳感器無法告訴我們探測到的是哪一類物體,比如人還是植物,以及這個物體在探測區域停留的時間。同時也不能對探測區域內的目標進行跟蹤,以及分辨區域內物體的數量,而這對于供暖空調控制系統是十分關鍵的。”
通過將視頻解析和運動探測技術相結合,可以構成一種智能化的空間占用傳感器(IOS),用來精確感知單個房間內目標的數量和類型。“可將一定數量的IOS接口集成到所使用的板載數字信號處理器(DSP)中。由于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及通用組件體積相對較小,從而使得在現有的此類解決方案中集成IOS的成本非常低。”
實際系統集成
在項目之初參與其中
IBM智能建筑副總裁Dave Bartlett介紹,過去物理安防只是在建筑項目主要設計完成之后作為補充加入進來,但如今,隨著對安防的重視程度的提高,并且建筑也變得越來越復雜,所以安防設計得以在早期介入整個建筑的生命周期。Boriskin表示,安防設計在早期介入能夠幫助系統集成商在后期的實際安裝工作。
Bartlett提到,建設現場需要視頻監控以防財物被盜,同時,具有高度敏感性的建筑也需要對建設者和維修工人進行細致深入的身份背景驗證及通行管理。“開發商和建筑管理團隊應提前考慮電子監控設備和網絡、攝像設備安裝的有利位置、電纜管槽、電子線路的密閉與抗干擾及支托。這要求建筑設計團隊在繪制建筑圖紙時就考慮安防系統的設計。安防系統的成功應用,依賴于‘深度防護’的理念,因此,應同時使用多層物理及邏輯安防措施和管理手段。”
成本與系統之間的通信
綠色建筑的智能化和節能要求在系統集成方面分別提出了各自的挑戰。“智能建筑的設計需要在開始階段就重視互用性,但僅僅擁有集成的概念是不夠的,”Hughson指出,“當系統集成商進駐現場,并開始將數百種外設安裝起來以構成這一系統時,最終如何選擇可能歸結于這些組件在網絡中的表現。這些組件是否對帶寬和現場安防的需求敏感?它們是否具有足夠的靈活度以便與那些設計上比較挑剔的產品進行各種整合?匹配安裝是否足夠簡便,以減少調試時間?這些方面的考慮是系統實施的核心,必須仔細衡量,以實現系統在智能建筑中的順利安裝。”
Hughson還談到:“綠色建筑的成功需要來自工程技術的支撐。我們應該開發必要的工具以保證現場技術人員掌握相關的知識。系統反饋的信息應易于理解并且足夠詳細,這樣才有價值。我們需要實時的數據,因為無論建筑設計如何精妙先進,也得等到整個建筑完工后才能知道各個部分是否匹配。”
建筑的不同功能在建設階段中得已逐步實現,以便在中央控制系統中實現不同技術的互聯。Bier說,過去,由于安防工作的狀態,安防部門的人員與其他部門往往缺乏交流協調。為使建筑運行順暢,不同系統之間必須能夠實現有效的通信。
西門子建筑技術首席營銷官Anand Mecheri表示:“智能建筑結合了建筑自動化和安防及消防系統等,提升了用戶體驗的同時最大程度降低了運行費用。在建筑中,集成電能計量與電能質量系統能夠對實現這些目標做出巨大幫助。”
“建筑自動化、配電系統、照明系統、消防系統及安防系統通常不會在同一時間訂貨。為開發商設計系統規劃的技術咨詢人員也未必一成不變。因此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各個系統由不同的人員進行設計,并且在不同的時間段招標,極有可能由不同的供應商中標,而這些供應商還未必能夠提出一種集成化的價值主張。因此,為了這些系統能夠協調統一,實現智能化的環境,不同的系統之間需要進行溝通。”Mecheri認為。
Boriskin認為,由于綠色建筑是一種跨越不同領域和企業專長的項目,在這些項目的組織上,就會遇到嚴峻的挑戰。他說道:“說服不同的團隊協同工作并互相了解對方的業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但協同一致對于這類需要共同工作的業務來說卻又是至關重要。即使是由管理團隊自頂向下推行更高效的工作方式,將這些人整合到一起仍然是一項挑戰。”
Boriskin還指出,為了使建筑中的系統成為一個集成的整體,需要應用高端的管理軟件,通過標準的方法將建筑自動化系統和安防系統連接起來,使二者可以用相同的語言交換信息。他提到“理想的情況是,最終用戶能夠自己選擇一種所有系統都可以用來進行通信的協議。一種克服通信障礙的有效方法就是采用網絡標準、計算機標準、可擴展標記語言(XML)或Web服務作為行業的標準。這些協議體系都基于一套國際統一的標準,從而更容易實現集成。但目前這種標準體系尚未建立。”
另外,由于建筑管理者及業主對于建筑自動化系統(BAS)的特點和性能方面了解不足,也缺乏相關的培訓和科技知識儲備,有可能導致在考慮預算時過于保守,從而影響所安裝的BAS系統的可擴展性。
“大部分人認為,BAS的花費應該是整個建筑預算中最后考慮的那一部分,”Liong說道,“只要他們覺得有必要,就會隨隨便便削減BAS系統的預算,降低技術要求,而不考慮之后安裝的BAS系統的功能將會受到怎樣的損失。”
IP主構架
建筑的子系統大多數都是模擬系統。即使最近創造世界最高紀錄的摩天大樓,如迪拜塔和臺北101大廈也是如此。不過,越來越多的智能建筑已開始采用基于IP的主要架構,便于未來技術的更新換代,Bier表示。
實際上,在新近的智能綠色建筑項目中,我們已經能看到模擬與基于IP的安防系統相結合的例子。Wilts認為,理想的方法是將這兩種技術在IP主構架的基礎上結合起來。“采用IP和IT網絡作為主架構,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新建和改造建筑項目的工程量和安裝困難。例如,在對現有的建筑進行改造時,采用模擬視頻解決方案的話,重新布線將成為一項嚴峻的挑戰。反之,如果利用現有的數據點,將模擬視頻輸入IP網絡,則可以很方便地在現有建筑中重新架設監控系統。”
“傳統的模擬系統適用于小規模的場所,但是想把它們拓展到大規模建筑時,就會受到其可擴展性的制約,”Boriskin說道,“通過采用基于IP的技術,安防及建筑管理系統所使用的協議之間就能更快更好地通信。使用IP解決方案,所使用的硬件設備數量減少,系統集成商就能夠根據現場的情況確定系統合適的規模。”
Hughso指出,目前使用的網絡類型,例如多生成樹協議(MSTP),已經應用了15年以上。他說:“雖然這種網絡在未來短期內還會繼續使用,但我們仍需考慮實時數據網絡傳輸方面越來與迫切的要求。如果從現在起就開始考慮今后五年內網絡的需求,那么IP網絡會擁有更長的使用壽命。”
來源:安防知識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