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統計,目前我國城鎮累計建成節能建筑面積28.5億平方米,占城鎮既有建筑總量的16.1%,這也意味著既有建筑中近84%屬于高能耗建筑。建筑節能對節能減排的開發與應用更顯得尤其重要。
早在2005年前后,國家有關部門就開始了綠色節能建筑的推廣工作。目前,住建部已經確立了綠色建筑評價和標識的規范、標準和方法,包括《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管理辦法》、《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識技術細則》等。環保總局發布《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生態住宅(住區)》,對房地產開發各個環節的住宅節能、環保指標作出明確規定。
綠色建筑將成未來趨勢
為建筑披上綠色外衣,已經成為當前房地產市場最為流行的行為。中新生態城已經成為綠色生態建筑開發的競技場。智能型溫濕度聯控戶式輻射系統、地埋風管、玻璃百葉、天棚輻射制冷采暖、電腦模擬社區微環境……無數原本只停留在概念階段的綠色建筑新技術,如今開始越來越多地應用到現實樓市中。
和普通住宅相比,大量采用節能環保技術的綠色住宅,不僅可以大大降低能源浪費和環境污染,更為居住者營造出一個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并節省了大量的生活成本。同時,隨著綠色住宅產業化的推進,各項技術的成熟度不斷提高,成本大大降低,使得綠色住宅已經走下神壇。
在智能建筑蓬勃發展的今天,走綠色環保、低碳節能之路勢在必行,提倡建設生態居所是每個人的追求,更是全球共同的號召,同時世界各地也有不少發達國家根據各自的特點,按照綠色建筑的理念進行了實踐示范。下面,千家網小編帶你走進綠色地球,領略世界各地著名綠色建筑。
該大樓為三層框架結構,建筑面積6000m2,其設計新穎,環境健康舒適,不僅提供了低能耗舒適健康的辦公場所,而且用作評定各種新穎綠色建筑技術的大規模實驗設施。它的每年能耗和CO2排放性能指標定為:燃氣47kWh/m2;用電36kWh/m2;CO2排放量34kg/m2。
該大樓最大限度利用日光,南面采用活動式外百頁窗,減少陽光直接射入,既控制眩光又讓日光進入,并可外視景觀。采用自然通風,盡量減少使用風機。采用新穎的空腔樓板使建筑物空間布局靈活,又不會阻擋天然通風的通路。頂層屋面板外露,避免使用空調。白天屋面板吸熱,夜晚通風冷卻。埋置在地板下的管道利用地下水進一步幫助冷卻。安裝綜合有效的智能照明系統,可自動補償到日光水準,各燈分開控制。建筑物各系統運作均采用計算機最新集成技術自動控制。用戶可對燈、百頁窗、窗和加熱系統的自控裝置進行搖控,從而對局部環境擁有較高程度的控制。環境建筑配備47m2建筑用太陽能薄膜非晶硅電池,為建筑物提供無污染電力。
英國諾丁漢國內稅務中心由7個不連續建筑組成,采用輕質遮陽板和自動控制的遮陽百葉,使整組建筑既能充分利用白天的自然光,有可以有效地遮擋室外的直射光線,避免室內眩光。自然通風從四周外墻處進風,然后將污濁的室內空氣利用樓梯間角樓的煙囪效應向外拔風。樓板局部外露,利用混凝土的熱惰性積蓄太陽熱能。整個建筑群利用垃圾焚燒熱量作熱源管網供應。
德國愛森RWE辦公樓高30層,透明玻璃環抱大樓,各種功能清晰可見。精心設計的圓柱狀的外形既能降低風壓,減少熱能流失和結構損耗,又能優化自然光的射入;固定外層玻璃幕墻的鋁合金構件呈三角形連接,使日光的射入達到最佳狀況;內走廊的墻面與頂部采用玻璃,折射辦公室內的陽光以作照明;外墻由雙層玻璃幕墻構成,用于有效的太陽熱能儲備;內層可開啟的無框玻璃窗,可使辦公室空氣自然流通。整個大樓70%通過自然的方式進行通風,熱能節約在30%以上。玻璃幕墻的反射系數為0。
丹麥KAB咨詢所設計的斯科特帕肯低能耗建筑采用高效保溫圍護結構;智能系統對太陽能和常規供熱系統進行智能調控,保持熱水溫度恒定;利用通風和夜間熱補償技術減少住宅熱損失;與水回用技術。通過這些技術措施使小區煤氣、水、電分別節約60%、30%和20%。此外,法國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辦公樓、美國匹茲堡的CCI中心、德國柏林的新議會大廈、德國旋轉式太陽能房屋、法蘭克福商業銀行、柏林Marzahm區節能住宅、文德堡青年教育學院學生宿舍、丹麥科靈市郊區住宅開發項目、澳大利亞悉尼的奧林匹克村;荷蘭Delfut大學圖書館、日本九州綠色高層住宅等,這些建筑通過精妙的總體設計,結合自然通風、自然采光、太陽能利用、地熱利用、中水利用、綠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術,充分展示了綠色建筑的魅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新加坡新國家圖書館。這座位于新加坡維多利亞街中心的16層高建筑,實現了環保、美觀、低成本三者的完美結合,獲得了新加坡綠色建筑認證最高獎———白金獎。
大廈在運行期間比普通建筑節省約80%的能源。所采用綠色建筑技術措施如下:采用了最佳的建筑朝向和位置,充分利用自然風,并利用圍護結構的隔熱性能,防止熱的傳遞,盡量減少熱負荷;設置了陽光遮蔽系統,采用日光照明策略,白天不用開燈,完全可以實現自然光的照射;建筑內部只有部分采用空調制冷,其余均利用自然通風或機械(如風扇)降溫;室內的地毯、墻壁織物用一些具有足夠強度的當地木材等材料,使得建筑對環境的破壞減小到最低,而且能夠循環重復使用。
黃鐵嶼博士是一位美藉華人,現任洛杉磯市區重建局高級規劃師。他花了五年時間,在亞凱迪亞市八街設計、建造了一幢他家自用的別墅,二層“生態節能屋”。
該幢建筑,占地約2萬平方英尺,建筑面積5000平方英尺,呈淺棕黃、淺磚紅顏色為主調的地中海風格。這幢看似普通的民宅,凝聚了設計者節約能源、保護生態的理念、智慧、專業知識與經驗。其中包括:太陽能光伏、光熱運用;雨水收集與中水回用;外墻隔熱與通風;窗戶采光與外遮陽;淺色屋頂反射隔熱;陶磚、竹地板等可循環建筑材料;耐干旱植物花木的節水澆灌等10多項綠色、環保、生態技術的運用。
貝丁頓“零能耗發展”社區位于倫敦附近的薩頓(Sutton)市,于2002年建成,占地1.7公頃,包括271套公寓和2369平方米的辦公、商用面積。該項目被譽為英國最具創新性的住宅項目,其理念是在不犧牲現代生活舒適性的前提下,建造節能和環保的和諧社區。
所采用綠色建筑技術措施如下:建筑物采用300毫米厚的超級絕熱外保溫;窗戶選用內充氬氣的三層玻璃窗;窗框采用木材以減少熱傳導;采用自然通風熱回收系統,風力驅動的換熱器可隨風向的改變而轉動,一邊排出室內的污濁空氣,一邊利用廢氣中的冷量來預冷室外熱的新鮮空氣;采用熱電聯產系統,滿足必需的能源需求;實行“綠色交通計劃,跟當前可持續發展議題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它們使用了這個世界近50%的能量,釋放50%的溫室氣體!
綠色建筑把綠色生命的意義賦予建筑,讓建筑具有健康和再生的機理,使建筑與生態系統聯系起來,為人類提供舒適并可持續生活的環境,其核心內涵是節約、環保、生態。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工作組估計,到2020年,在住宅和商用建筑方面,有著將預期的基線排放降低約29%的潛力,居所有行業之冠。
舒適和健康是綠色住宅最大的附加值,成本有限綠色住宅并非高不可攀。綠色,是“超值的房子”這道選擇題中必不可少的選項之一。對于城市建筑來說亦必須由傳統高消耗型發展模式轉向高效綠色型發展模式,綠色建筑正是實施這一轉變的必由之路,是當今世界建筑發展的必然趨勢。
千家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