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9月27日,在北京新世紀日航飯店隆重舉行了“智能建筑BACnet技術與標準化研討會”,此次會議由全國智能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辦,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協辦,并同時由中國自動化學會智能建筑與樓與自動化委員會、中國建筑學會建筑電氣分會、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BACnet歐洲協會、BACnet大中國協會鼎力支持。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工業標準二部處長孫維女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副司長田國民先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研究所副所長、全國智能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李錚先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研究所處長、全國智能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秘書長黃金屏女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全國智能建筑和居住區數字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王毅先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IC應用服務中心常務副主任馬虹女士出席此次研討會。
大會邀請了BACnet歐洲協會執行委員會財務官Mr.KlausBrunoWaechter先生,歐洲標準化協會CENTC247主席、西門子瑞士公司樓宇科技集團智能樓宇系統與能源產品組合經理Mr.RolandNikolausUllmann先生,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建設部信息化專家委員會專家毛劍瑛女士,上海大學自動化系教授趙哲身先生,全國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綠色建筑與節能專業委員會智能組專家張永剛先生,加拿大DELTA控制有限責任公司大中華區總裁陳以立先生等行業內100多位專家代表參加,同時會議得到了“中國建筑電氣網”、《電氣﹠智能建筑》雜志、《中國建設報》、《智能建筑與城市信息》、《數字社區與智能家居》、《智能建筑電氣技術》、《儀器儀表標準化與計量》、《數字城市》8個媒體單位的大力支持。
會議由全國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綠色建筑與節能專業委員會智能組專家——張永剛先生主持。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工業標準二部處長孫維先生首先為大會致辭,隨后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副司長田國民針對行業發展規劃作出發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全國智能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王毅也針對行業未來的前景進行了預測。
大會首先由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樓宇科技集團安曉杰先生對西門子在中國的發展進行了介紹,西門子公司作為中國可靠、忠實、可信賴的合作伙伴為中國的智能化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從1872年第一臺針式電報機進入中國,130多年的發展,西門子一直活躍在中國市場的各個領域中,如工業、能源、醫療、基礎設施和城市建設等領域是中國政府的杰出合作者,為中國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歐洲標準化協會CENTC247主席Mr.RolandNikolausUllmann先生,同時作為西門子瑞士公司樓宇科技集團智能樓宇系統與能源產品組合經理,對現今智能化行業中BACnet標準化的最新進展對與會者進行了匯報,并指出協議標準化的重要意義,并針對BACnet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提出了幾點意見,基于BACnet這一歐洲標準進入中國的時間已經不短,與當下國際流行的多種樓宇通信協議的交互關系,指明如何將樓宇的能耗進行合理的關系,首先做到的應該是各種通信協議的互通互聯或者是互相整合,將資源合理有效的利用起來,達到最完美的優勢互補的解決方案,才是未來BACnet發展的重點。
BACnet歐洲協會執行委員會財務官Mr.KlausBrunoWaechter先生,針對"BTL"測試標準與與會者進行了介紹,介紹中說明"BTL"認證后的產品,完全可以通過BACnet通信協議進行互通互聯,方便高效的將優勢產品進行整合,從而提高建筑物的能好管理及傳輸速率。
基于BACnet協議和現在國際上,多種通信協議的現狀和優勢,毛劍瑛女士針對“建筑設備監控系統現狀和發展動向”與代表們進行了深切探討,首先,建筑設備監控系統可以說,是主動的進行對建筑物在運轉過程中進行合理控制,合理安排資源調配的直觀依據,基于“建筑設備監控系統”的定義、功能、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指出:1、建筑設備監控系統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沒有統一規范來約束,因此導致接口協議不規范。2、設計部門對建筑物中暖通、排水、電氣等相關專業往往缺乏對智能系統設計的統一配合。3、系統調試相當粗糙,沒有統一的的調試大綱。4、沒有相應的標準和規范,即使有也不十分具體。5、調試隊伍的專業化不高。6、建筑設備監控系統的關鍵作用就是能耗管理,但是現今的系統中,關于節能的問題做的都不十分好。基于以上6點,毛女士簡單介紹了,現在市場中,針對以上幾點開發的新技術及新產品。首先是基于TCP/IP協議進行各廠家和國際標準的通信協議進行整合,再者“數字恒溫聯通控制”對建筑物中各部分的管理加以整合,提高建筑物內部整體的聯動性。
基于以上專家的介紹,上海大學教授趙哲身先生對“控制理論與工程在建筑低碳技術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節能設計理念。
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產品經理孫浩先生,針對"BTL"認證和西門子為客戶提供的“三層架構”的BACnet開放式系統網絡建設的相關內容。其中指出通過BACnet通信協議及"BTL"認證產品的系統結合,將為用戶提供優質高效和替他系統緊密配合的高效管理體系與用戶自身情況進行聯系,為客戶提供量身定做的解決方案。
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經濟技術研究所、歐陽勁松所長針對“控制網絡標準化現狀”的發展為代表作了,詳細介紹。
加拿大BELTA控制有限責任公司大中華區總裁陳以立先生,對BACnet大中國協會進行了介紹。介紹稱,中國境內現在已經有10家世界級企業加入協會,中國企業已經成為國際標準推廣的生力軍。
接下來,張永剛先生對“中國智能建筑標準現狀及市場需求”進行了介紹。張永剛先生指出,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已經與世界的發達國家速度基本持平,在智能化發展水平中,重要的就是標準化的發展,標準是建筑設計及施工中,重要的參考依據,如何將一種在行業內通用的標準升級為標準,除了設計單位對標準的解讀和推行更加重要的則是需要諸多的廠家的共同努力。當今國際上優秀的通信標準達到50多種,如將多種產品進行整合并進行互通互聯,是未來通信協議發展的必經之路。BACnet作為歐洲標準的通信協議,它可以通過物理連接的方式將,多種協議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整合。如何推廣這種優勢協議的標準化進程是未來全國智能建筑標準化委員會的工作重點。標準是對建筑物合理建設的一個依據,更是監督者,住建部十分重視標準的發展也是基于此問題。BACnet協議作為一個歐洲標準進入中國的時間已經不短,它的優勢已經顯現,它的開放性和諸多先進性,已經成為中國智能建筑市場中,設計者、集成商及最終用戶關注的熱點。
華中科技大學童春橋先生、北京大學劉志剛先生分別基于BACnet通信協議的互操作性和數字城市未來的服務方式等問題,與參會者進行了深入探討。
會后,組委會安排“中國建筑電氣網”、《電氣﹠智能建筑》雜志、《中國建設報》、《智能建筑與城市信息》、《數字社區與智能家居》、《智能建筑電氣技術》、《儀器儀表標準化與計量》、《數字城市》媒體代表對Mr.KlausBrunoWaechter先生、Mr.RolandNikolausUllmann先生、孫浩先生進行了專訪,媒體同仁,主要關注BACnet在中國是否會標準化問題,提出了他們意見,首先,基于EN15232和BACnet的關系,及如何推進節能等問題,Ullmann先生進行了解答,EN15232作為一個歐洲標準,現在正向國際標準進行發展。從現在國際趨勢來開,歐洲標準逐步將成為國際認可的通用標準,可以說是全球標準,對于BACnet的解讀書中,應用這一部分完全可以解答節能問題。《中國建設報》的記者提出,在中國建筑中是應用自主研發的通信協議更適合中國國情,還是直接套用國際標準即可。孫浩先生說,無論是什么標準,使用標準化的標準來將應該是建筑中最簡單的解答,只要在基礎協議的基礎上,增加安全模塊應該可以解決,系統通信安全的問題。BACnet作為開放性協議,在客戶選擇的時候,基于它的開放性,可以直接架設其他的配件,來完善客戶的要求。《電氣與智能建筑》記者提出,BACnet的發展是否在中國可以以一個國標的身份推出,并與其他各個通信協議的兼容性如何。Waechter先生認為,BACnet系統是個十分龐大的系統,它是針對樓控整體的系統協作而研發而出的,它可以完全通過物理連接進行點對點的控制,所以兼容性是沒有問題的,無論的如何進行聯動,BACnet系統都可以將可協議中的聯通進行點對點的控制,其中也是會加入一些應用程序進行處理的,可以說將對象進行抽象化分析,建立點對點的連接,從而達到兼容性的優化。有記者提出,西門子基于BACnet平臺如何開發新產品的,孫浩先生解釋稱,作為一個廠家來說,以一個標準化的產品進入市場,可以直接應用與市場,現有成熟的產品已經成為該市場的普遍認可,所以基于BACnet平臺進行開發的產品,無論是什么樣的產品,只要是基于BACnet平臺開發的產品將完全適用于該系統,進行運行,這樣對于客戶來講是最方便簡潔的。同時也基于系統的開放性,加入客戶認為適合他的產品是完全可能的。可以說BACnet可以支持節點大約是50萬個點,已經完全可以覆蓋當下任何類型的建筑。基于現在“物聯網”“云計算”在中國的大力宣傳,BACnet也同樣可以提升到這一層面,并不是說,物聯網和云計算的產生與發展會對BACnet進行什么沖擊,同時BACnet系統中產品應用已經開始結合物聯網和云計算的相對參數進行搭配,完全可以結合未來的網絡建設和網絡發展。《智能建筑電氣技術》雜志的記者提出,對成功標準評價機制的問題,Ullmann先生表示,現在當下建筑物的合理應用和能耗參數的合理性的表現都可以作為它是成功設計的標準,但是都是基于業主在應用之后的感受進行的理性評價,但是標準來講,現在還沒有一個第三方組織對一個標準是否合理和成功,進行評價,因為現在市場中,是否成功的標準都是基于最終用戶都是通過業主和行業專家及有這種資質的單位進行評價,現在國家也沒有這個標準驗收的單位,但是最終還是因為項目中應用協議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結果,所以是否建立相應的評估部門,現在的條件還不完善。
來源 互聯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