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盡管戴爾一直致力于云計算領域,不斷收購云計算企業,但相比微軟和IBM等巨型云計算企業,戴爾尚需花更多的功夫去趕超。和IBM和微軟的臺前總包不一樣,從軟件到硬件到服務器,戴爾仍然沒有實力總包一個云計算中心。
【IT商業新聞網訊】
(記者 汪洋)9月13日消息,不可否認,戴爾在企業級市場的經驗積累頗豐,但在移動互聯網成趨勢的大環境之下,此次戴爾將注意力轉向企業級市場亦說明了其在移動終端市場的乏力以及布局云計算的漫漫征程。
資深無線產品國際論壇發言人田鋒向IT商業新聞網透露,戴爾在深度定制應用的行業用戶市場有一定的成績,但在移動終端市場一直沒有起色,針對最終用戶的數量一直不是很多,戴爾有較大的壓力。
田鋒表示,戴爾的主業仍然是面對行業PC,從整個增量來說還是有的,但整個趨勢會逐漸向移動化轉移,手持終端越來越多,而未來企業級終端也會越來越多,歐美地區已經開始這個趨勢。
此外,聯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陳旭東表示,聯想最遲年底將超越戴爾。“實際上,如果算上NEC的份額,我們已經和戴爾相差無幾了,但即使這樣,全面超越它也只是時間問題”陳旭東說。
聯想持如此樂觀態度并無道理,畢竟戴爾在過去幾年歷經了管理層變動、市場份額不斷下滑和財務困境等一系列動蕩。最新消息指出為了扭轉頹勢戴爾欲借助高利潤業務為跳板將注意力放在小型、中小型企業業務和政府業務上,這些業務占銷售的一半以上。
戴爾遇轉型難 依賴企業級應用
易觀國際分析師孫培麟告訴IT商業新聞網,戴爾很多終端從設計環節開始 很多都是外包出去的,并沒有在移動終端上投入很高的精力。
孫培麟認為,很多PC廠商走把重心放在B2B的市場業務,而B2B業務需要兩個核心能力即關系和實力,戴爾相對來說在B2C業務的運營經驗更多一些。
業內分析認為,戴爾在移動終端領域歷來做的不好,很少有人使用戴爾手機,而平板電腦市場,除了蘋果iPad獨領風騷之外,三星是差距最小的一個,但不得不得的是,個中的差距也差了一個數量級,于戴爾而言更是少得可憐,其只能維持目前現有趨勢繼續在PC行業發展。
田鋒告訴IT商業新聞網,與微軟合作或助力戴爾在移動終端市場突圍,此外還有一個出發點便是企業級應用。他表示,蘋果、三星和HTC在消費級市場抓的很牢,雖然蘋果亦在涉足企業級市場,但企業級市場不需時尚元素,更新頻率低,畢竟在電池壽命等方面消費級和工業級市場有著本質區別。戴爾與各大企業的良好關系是其一大優勢,這或許是戴爾的一個出路。
記者調查獲悉,IBM憑借著一直以來在IT服務領域積累的經驗在B2B市場獲得更多話語權,而黑莓和惠普都曾針對企業級服務器而推過終端但不是很成功,黑莓尚且還有與其原手機郵件推送系統相結合的優勢,戴爾占有哪些優勢?最終能否借助企業級市場翻盤,從而鞏固在PC市場的領導地位?
“還是看戴爾具體做出的產品吧。”孫培麟稱,“不過對于這種比較龐大的公司來說,新業務如果僅僅是戰略目的,而不是轉型的重心,往往投入的力度都不是很大。”
多起并購布局云計算 品牌提升成考驗
移動互聯網時代背景之下,云計算成了熱議的話題。為了占盡先天優勢,各IT企業紛紛布局云計算欲賺得第一桶金。然而,一個新興事物的產生往往需要一個不斷磨合和適應的過程,云計算市場亦如此。
盡管戴爾一直致力于云計算領域,不斷收購云計算企業,但相比微軟和IBM等巨型云計算企業,戴爾尚需花更多的功夫去趕超。和IBM和微軟的臺前總包不一樣,從軟件到硬件到服務器,戴爾仍然沒有實力總包一個云計算中心。
中國移動研究院“大云”項目經理錢嶺表示,云計算目前面臨四大挑戰:第一是應用及數據安全,主要包含用戶敏感信息的應用系統部署在公共云上,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第二是操作和標準化,目前云計算廠商都在各自為戰,并沒有統一標準。第三是服務質量保證,技術處于不斷成熟過程中,質量保證和管理手段需要進一步完善。第四是要求管理模式相應變化。
在云計算發展尚不成熟的背景之下,IBM、微軟和戴爾等已經迫不及待搶奪云計算先機。記者獲悉,IBM在智慧城市發展的如火如荼基礎上,近日在上海宣布成立大中華區云計算事業部,整合IBM軟件、硬件、服務、研發等各部門資源,發揮整合優勢,提供端到端的云計算解決方案,并首發了“云計算”路線圖。
此外,微軟將于下月在上海成立云計算創新中心。“未來10年,僅服務器與開發工具事業部云服務營收就要達100億美元。”微軟CEO鮑爾默表示。
盡管戴爾一直致力于云計算領域,不斷收購云計算企業,但相比微軟和IBM等巨型云計算企業,戴爾尚需花更多的功夫去趕超。
田鋒告訴IT商業新聞網,戴爾一直在做云計算但尚屬默默無聞,戴爾定制的服務器被微軟的云計算中心采購,同時戴爾把海量服務器技術到處出售,和IBM和微軟的臺前總包不一樣,從軟件到硬件到服務器,戴爾仍然沒有實力總包一個云計算中心。
此外記者了解到,戴爾的強項是出售大規模存儲器和磁盤陣列,以分包商的形式做應用級云計算解決方案。
田鋒透漏,戴爾在云計算領域最大的阻礙是行業的品牌聲譽和品牌定位,從技術角度來說,并沒有那么大的壁壘,受困的是自身的研究水平和這么多年形成的品牌定位,戴爾的人員和研究力度在大系統上的提供方面相對來說比較薄弱。
業內分析認為,相比戴爾的弱勢,IBM可謂是一個包工頭,在做部分軟件的同時,更多的與外面合作,不斷的收購軟硬件企業,一直致力于其中的協調和整合,這是IBM的優勢,亦是戴爾值得借鑒的地方
來源:IT商業新聞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