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當前存量市場飽和、增量市場競爭激烈的狀況,運營商遭遇到增量不增收、傳統固話及語音業務大量流失、企業利潤逐年下降等多重問題考驗。如何尋找新藍海是眼下亟需解決的問題,而物聯網的發展無疑為運營商解決這個難題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在傳統電信業務遭遇到前所未有發展瓶頸的現在,物聯網一方面引發了運營商對各類業務的海量拓展,另一方面,又為運營商開辟了全新的市場,提供了極為豐富的,低離網率、高ARPU值的用戶資源。
如今,在全球范圍內,不論是政府、企業還是運營商,都正在通過大量的物聯網研究開發和應用工作改變未來產業發展模式和結構,改變政府、企業和用戶之間的交互方式。而我國運營商在積極推進物聯網發展的同時還存在哪些問題仍值得探討。
統一管理協同機制待建立
目前,電信運營商作為物聯網產業鏈中的重要角色,既有很大的發展機會,也正面臨著很多挑戰。
首先,運營商面臨著統籌不夠、重復投入、應用單一的挑戰。當前由于物聯網業務應用尚在起步階段,多數業務處于系統分散、垂直交叉、可規模化復用能力較差的狀態;同時,由于缺乏統一的物聯網體系架構和標準規范指導,無法形成統一的管理協同機制。這樣一來,沒有標準化的通信模塊,面向物聯網應用的終端可集成度就相對較差,成本偏高;且缺少端對端的支撐能力,物聯網業務開發周期較長,安全可靠性也就較差。
網絡及平臺發展策略。這一策略服務于業務發展的三個階段。
第一,M2M業務和流量小規模階段。在這一階段,基于現有網絡即可支持M2M業務部署。運營商可通過搭建物聯網業務支撐平臺,向客戶提供更可靠的通信能力,以及對通信及終端故障的快速定位和恢復功能,為用戶帶來新的價值,實現智能通道業務模式。
第二,M2M業務和流量達到一定規模階段。這一階段時終端和網絡、網絡和應用已經較好融合,可以基于統一平臺較大規模部署M2M業務,之前培養的傳感網也可以和現有通信網絡進行較好的無縫連接。這時需要運營商根據物聯網業務的通信特征對核心網網元進行優化,同時引入物聯網接入網關,解決海量物聯網終端標識、計費、用戶管理等問題,并優化每個M2M終端使用的空中資源,降低M2M網絡運營成本。不僅如此,物聯網業務運營支撐平臺的能力也需要增強,可通過匯聚電信能力、計費能力、網絡能力、互聯網能力、行業能力等,開放API給客戶及應用集成商,實現“智能通道+能力開放”業務模式。
第三,M2M業務和流量大規模階段。這一階段終端、網絡及業務平臺已經完全融合,可以實現大規模M2M業務統一部署,此時的網絡覆蓋充分,無處不在的泛在網業務可以基于任何一種方式接入。
終端發展策略。電信運營商應該積極研制物聯網終端的相關規范以及定制中間件使終端標準化。具體而言,運營商應致力于終端及模卡一體化的研究,建立RFID應用終端體系,發展嵌入式SIM卡終端使終端規模化以達到低成本,此外,還可建立以智能手機為核心的電子標簽識別應用終端體系,自主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非接觸電子標簽技術解決方案使終端智能化。
標準發展策略。運營商應緊緊圍繞影響標準發展的知識產權、市場、政策、制造和研發能力四個因素參與,并推動物聯網標準向系統化、規范化邁進。
在物聯網初期階段,即物聯網需求不太明確、關鍵技術尚未成熟的時期,運營商需要梳理出適合的業務以驅動物聯網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這就需要對感知和延伸各種技術和業務應用進行研究和標準化。因此,根據現有技術和標準,保證小范圍內物物互聯業務開展的需要,并增強現有網絡和設備能力將是此階段的工作重點。
物聯網后期階段的突出特點是多技術、多網絡、多業務的融合和協同。目前,如網絡資源虛擬化、環境感知、異構網絡融合等網絡層技術在此階段將得到普遍應用。在筆者看來,各種支持跨行業應用和協同的應用中間件以及業務支撐平臺技術應是標準化工作的重點。
我們應該看到,雖然物聯網行業應用在不斷升溫,但成熟的完整產業鏈尚未真正形成,同時,成熟的市場也未出現。可以說,到目前為止,各種物聯網應用依然是一個個“煙囪”和信息孤島,而具體物聯網解決方案的實施,仍舊需要實施方的努力以及各地政府和產業界的培育。
案例:國內電信運營商物聯網應用實踐
國內電信運營商在物聯網應用上的布局雖然起步略晚于歐美日韓,但其涉足的行業比較廣泛,用戶發展勢頭迅猛,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各具發展特色。
中國移動:目前以純通道產品為主
中國移動按照“結合移動優勢,選擇物聯網關鍵要素為基礎,以應用拉動為龍頭,發展物聯網市場,樹立話語權”的戰略發展思路,從2005年開始制訂M2M終端和平臺的物聯網管理協議標準(WMMP)。
由于各種接入到網絡中的終端和行業服務器均處于分散、孤立無監管狀態,無法實現對設備的監控和管理,也無法評估設備對網絡帶來的沖擊。同時,由于眾多業務應用系統要求后臺支撐系統支持不同協議及協議的更改,這對后臺支撐系統的高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其次,運營商對于物聯網關鍵領域、重點應用認識不清晰。雖然國內各電信運營商緊跟物聯網市場需求,結合自身優勢及發展需要,已經取得了一些實踐成果,但由于物聯網關鍵領域應用選擇較多,重點應用及商業模式仍不清晰,依舊沒有形成核心應用及產品,這就導致運營商不能為聚類應用的客戶提供標準化的解決方案,難以推動物聯網業務在行業、公眾等領域的規模化發展。
再次,當前物聯網領域科研、生產、銷售各環節脫節。物聯網業務發展包括需求提出、需求分析、制定規劃、制定計劃、研發測試、應用推廣、成果評估等眾多環節,其中涉及市場、研發、建設、銷售、運維等各相關部門,目前這些環節尚不能有機組合在一起,故需要運營商在整個物聯網業務發展組織管理過程中,重點關注市場、研發和應用推廣部門的協調與配合。
四大策略應對挑戰
物聯網的商業模式有其自身的獨特性,運營商要想在這一領域取得成功,必須轉變傳統思維,把統一業務支撐平臺的研發和建設作為開展物聯網業務的核心戰略;制定平臺相關標準規范協議,實現物聯網終端和應用的統一管理和有效信息互通;研發標準化的終端通信模塊,實現物聯網終端的統一接入,減低成本;形成標準化解決方案,推動物聯網業務在行業、公眾等領域的規模化發展。而針對以上挑戰,筆者給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予以應對。
業務發展策略。根據用戶的需求、市場潛在規模、企業的信息化程度等因素,電信運營商物聯網業務發展也會分為萌芽期、成長期、成熟期三個階段。萌芽期主要以滿足企業需求為主,運營商物聯網業務應以透明通道模式為主;在成長期行業應用占主導地位,運營商物聯網業務應以“智能通道+能力開放”模式為主;而在成熟期,大部分行業市場仍以“智能通道+能力開放”業務模式為主,運營商應針對門檻較低且規模效益明顯的行業采用自主運營模式,對公眾市場則采用自主端到端模式。
中國移動在二維碼、RFID、LBS、GPS、開關機信息等物聯網基礎能力方面已發現并掌握了關鍵要素,并且已完成第一產業農業相關的物聯網應用開發,包括動物溯源、溫室監控、森林防火監控等;完成第二產業工業領域的物聯網業務應用開發,包括工業監控、視頻監控、企業安防等;完成第三產業各類服務產業物聯網業務應用開發,包括車務通、物流通、遠程醫療、校訊通、智能家居等。截至2010年底,其終端數達到700萬,年均增長60%以上,大部分是純通道產品。
中國電信:“推”“拉”結合
中國電信的戰略發展思路堅持“立足網絡優勢,上下延伸服務”原則,采用“拉”字訣與“推”字訣相結合的方式。中國電信針對物聯網發展帶來的商業模式、服務轉型、網絡條件、應用環境以及組織架構各方面挑戰,重點開展在ICT技術能力、星云研發計劃、標準化能力方面的工作,同時打造重點產品,包括全球眼視頻監控業務等。
以此為基礎中國電信在2010年初重點研發物聯網系列產品,一次性發布了11款已經開發完成的產品,包括智能家居、智能醫療、智能城市、智能環保、智能交通、智能司法、智能農業、智能物流、智能校園、智能文博以及M2M平臺。在“2010物聯網應用高峰論壇”上,中國電信又展示了已投入商用的26項物聯網應用,涉及農業、交通、水利、環保、醫療等10多個行業。
中國聯通:國際漫游信息交換優勢顯著
中國聯通的戰略發展思路是“堅持3G領先”,即將那些和移動通信結合度高、對移動通信帶動作用大的領域設定為主要發展方向。中國聯通重點在數字交通、數字城市、智能電網、醫療、工業生產制造、公眾客戶服務、電信企業管理、金融、能源、數字農業等11個領域進行物聯網商業模式的研究,在汽車信息化、家庭安防、環保監控、移動執法等領域目前都有了商用的業務。手握WCDMA網絡,中國聯通已經與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100多個3G運營商開通了國際漫游服務。隨著國際化合作的加強,這必將使中國聯通在物聯網的國際漫游信息交換方面有更大的優勢。
目前聯通已經在全國建設11萬個基站,實現了對全國335個城市的3G網絡覆蓋。同時,中國聯通也與無錫市政府簽訂合作框架協議,政企聯手,共同促進WCDMA與物聯網的融合,加快物聯網建設和傳感產業的發展。
來源:通信世界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