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obtdm"><strong id="obtdm"></strong></menuitem>
<tbody id="obtdm"></tbody>
  • <tbody id="obtdm"><nobr id="obtdm"><dfn id="obtdm"></dfn></nobr></tbody>
      1. 返回列表 發帖

        家電市場競爭激烈 外資品牌價值優勢明顯

        一、品牌爭奪激烈外資品牌價值優勢明顯

            龐大的市場需求使中國成為商家的必爭之地,而家電市場的充分競爭更是云集了內外資企業常年的征戰。如果說在冰箱、洗衣機、空調等白電市場,本土廠商處于優勢地位,那么在彩色電視機市場,本土企業與外資企業的爭奪則此消彼長,從傳統的顯像管時代到如今的平板電視時代,沒有長勝的將軍,不斷變換的市場也給新進入的廠商存活的機遇,即使經歷了幾十年的淘汰賽,中國市場仍然云集了幾十家彩電品牌,從2003年至今,平板電視在中國已有近10個年頭,但孰優孰劣仍存在很大變數。

            從2009年-2010年各季度不同品牌LCDTV銷售額市場份額可以看出,內外資品牌平分秋色,以2010年第四季度為例,Sharp、Samsung、Sony、LG四個外資品牌市場份額達43%,本土品牌海信、創維、TCL、康佳等約占54.4%,而剩余不到3%的市場份額則由其他品牌瓜分,除了海信長期保持市場第一的份額外,其他廠商則處于不斷變動中。不過從下圖中也可以看出,Sharp、Samsung、Sony等外資品牌在銷售額上略勝本土品牌,也表明了外資品牌更注重在高端產品的布局。

            一直以來外資品牌都定位高端,即使為滿足多樣化的中國市場,推出中低端的LCDTV產品,也難以磨滅其高端形象。近兩年LCDTV新品不斷,除了應用功能的簡單更新外,更多的則是體驗價值的提升,例如LEDTV、3DTV和智能電視,以Samsung為代表的外資品牌是新技術新產品的引導者,通過時間差獲取市場和利潤的增值,同時外資品牌在產業鏈上的完整布局,也正是本土廠商孜孜以求的。隨著智能電視的來臨,產業鏈的布局也擴展到內容與服務上,Sony和Samsung成為此次變革的領導者。在中國市場,廠商更關注銷售量的市場份額,本土品牌因其本土的便利性,產品可銷售到中國的各級市場,但拓墣產業研究所認為在價值的提升上,外資品牌更勝一籌,往往是整個行業的引導者。

            二、外資品牌在中國影響力分析

            (一)一、二級市場的主導

            按照行政區劃及經濟發展水平,家電行業一般將中國市場大體劃分為一、二、三、四級市場,彩電行業甚至也會單列出特級市場。毫無疑問,二級以上市場是經濟水平相對較高的市場,也是新產品最先進入的市場,中國從2003年進入平板時代,至2011年,二級以上市場幾乎完成了從CRTTV向LCDTV的轉換,近兩年二級以上市場出現新的特征為:LCDTV增長速度放緩;產品進入2.0時代,即新一代LCDTV替代既有的LCDTV,在產品功能和性能上都有本質上的提升;二級以上市場成為新產品展示的舞臺,但市場規模的擴大則需發揮三、四級市場的潛力。

            因經濟實力和對品牌忠誠度相對較高,一、二級市場的消費者更青睞于外資品牌,外資品牌在銷售量和銷售額上占有約4成的市場份額,幾乎都是在一、二級市場來完成。產品布局上,在大中城市市場,大尺寸平板電視持續保持熱銷勢頭,外資品牌在46”以上產品受到更多消費者的青睞。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尺寸平板電視產品中,需求量不受到價格因素的直接影響。
        (二)新產品的引導者

            從Samsung于2009年大規模推出LEDTV開始,中國LCDTV正式進入2.0時代,新產品在更新速度和性能上對既有LCDTV起到本質的沖突,在新舊產品的更替中,Samsung、Sony、LG為代表的外資品牌,利用時間差取得了量價齊升的良好態勢。中國本土品牌則成為市場的跟隨者,在新產品推出和產業鏈布局上落后約1年左右的時間,但不可否認,本土品牌在大規模上新之后,會帶來新一輪的價格戰,并由此帶來市場份額的重新洗牌。

            從下表可以看出,2011年,以LED為背光源的LCDTV遍及大、中、小尺寸,與CCFL背光的LCDTV價差在1倍左右,LEDTV將成為市場的主流。在市場排名中,中國本土的海信、創維、康佳、TCL等廠商市場份額均在10%左右,可以看出本土廠商目前在LEDTV上占優勢。

            而對于定價較高且技術較新的3D產品,則以Sony和Samsung領先,市場份額分別為33%和20.5%,Sharp和LG緊隨其后,而本土廠商則略顯落后,且在3DTV上,又兼具內容和眼鏡的技術要求,2011CES上裸視3DTV的問世,將各廠商的技術又拉開一段距離,可以預見在3DTV上2011年仍將以外資品牌占優勢。

            與LEDTV和3DTV不同,互聯網電視或者智能電視,在中國市場有其特殊性,即對內容資源的需求較高,而中國政府對于內容的控制相對嚴格,內容資源完全由中國廣電控制,終端廠商不得涉足,2010年互聯網電視牌照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是對本土廠商的保護,因此至今僅個別外資品牌涉足互聯網電視,如Samsung、LG、Panasonic等,但市場份額較低。預計2011年互聯網電視政策略有松動,新進入的外資廠商將會增加。

            但智能電視是較新領域,對于智能電視定義業界還未有共識,智能電視的政策更是延后,因此短期內智能電視領域仍將以本土品牌主導,試水中國市場,盡管Samsung、Sony、LG等外資品牌在CES上展示不同性能的智能電視,在中國市場上也只能是望梅止渴,Sharp更是表明因中國智能電視政策不明朗,2011年將會推出互聯網電視。

            (三)本土化仍力不從心

            盡管外資品牌一再的強調要“本土化”,但在“本土化”上仍顯得力不從心。早些年的“價格戰”讓外資品牌頻繁應對本土廠商的降價策略,為迎合中國市場,外資品牌廠商也不再一味的強調高端產品的定位,而是適度推出中低端產品,產品線也遍及大、中尺寸。但即使這樣,中國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仍讓外資品牌疲于應對。

            2009年為刺激內需“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相繼出臺,并提高限價,豐富下鄉的產品線和吸引高端品牌進入三、四級市場。但外資品牌在三、四級市場渠道的缺失,并未在如火如荼的“家電下鄉”中獲益。即使在城市中實施的“以舊換新”政策,獲利也不及預期,“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的受益者無疑是中國本土品牌,外資品牌則受制于對中國市場的不深入。而隨著三、四級市場在中國崛起,外資品牌對這一市場的把控能力仍很弱,Sharp、Samsung等外資品牌已將重點放在中國市場,并積極開拓三、四級市場的渠道,但短期內成效并不會顯現。

            三網融合將帶動中國互聯網電視和數字電視的發展,可以說是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產品,互聯網電視受制于政策限制,外資品牌很難進入中國市場,而數字電視一體機則完全排斥了外資品牌既有的產業鏈優勢,受芯片和運營商的局限,也為本土品牌所掌握,盡管數字電視一體機自從上市,銷售狀況一直欠佳,但隨著三網融合的逐步確立,數字一體機必將會快速發展,很顯然在這一領域,也是本土品牌的優勢所在。
        來源:慧聰智能家居網

        返回列表

        精品播報 關閉


        中國安防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中國安防行業已形成了門類齊全、技術先進的產業體系,尤其是經過“十一五”期間的快速發展壯大,安防產品制造、工程設計施工及服務業均獲得 ...


        查看
        曰本色黄a大片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