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虹口區花園坊的節能園區,“節能超市”甫一亮相,就吸引了不少市民:采用新型材料的“通氣隔音窗”,可以在消除噪音的同時,將新鮮空氣通入室內;“太陽能充電器”,采用鋰聚合物電池,光電轉換效率可達15%以上……不過,對這些新穎實用的節能產品,看的人多,真正掏錢埋單的卻寥寥無幾。為啥?“太貴!”“用不著”。
今年的上海節能宣傳周,主題為“節能我行動,低碳新生活”,幾天來舉行了近百場各種活動。雖然產品層出不窮,但不論新技術還是成熟產品,都面對共同難題:要想大規模進入零售市場,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障礙還真不少。
障礙一:價格過高
“一杯水”馬桶的兩難
點子極具創意,產品也不錯,但“叫好”不一定“叫座”,“一杯水”馬桶就是其中之一。
這款全新馬桶的生產廠家叫義源公司,在“節能超市”上,總經理陳春虹忙得不可開交,一會兒為觀眾演示如何在其中用一杯水沖下一塊半尺見方的毛巾,一會兒展示馬桶節水排污功能。據介紹,這種馬桶沒有水箱,而是與自來水管直接相連,每次沖水的用水量僅為0.2升至0.8升。相比傳統馬桶的6升沖水量,可以說突破巨大。據調查顯示,一個人每年上廁所約2500次,若每次沖水都能省5升水左右,一年下來能節水1.2萬多升。如今,產品還走向了國外,引起中東等缺水國家的極大興趣。
但在國內,“一杯水”馬桶進入市場卻十分不易。陳春虹說,2007年帶著產品初到上海,代理商不感興趣,幸虧在推廣中引起政府部門注意,通過與上海世博會的合作和用戶間相傳,公司逐漸扭虧為盈,在上海站穩了腳。但要想打開零售市場的大門,仍需耐心等待。
究其因,陳春虹認為,主要是價格問題。“一杯水”馬桶的售價一般2000多元,最貴的一款要5000元。而一年節下的水費,按現在的水價一人不到30元,若是三口之家,不足百元。對市民來說,要么選擇高端的名牌馬桶,要么選價格低廉的產品,不大會為了節約百元的水費,而選擇既陌生又昂貴的產品。
“一杯水”馬桶可以更便宜嗎?
陳春虹說:“節能環保新產品研發投入大,加上我們是小公司,規模與資金有限。要邁入大賣場或建材市場,或開設專柜,勢必進一步增加成本與價格。如果還要降價,公司難以承受。”看來,公司似乎步入了“兩難”:進入零售市場,成本、風險頓增,唯有提高價格;但提高價格,零售市場又不買賬,產品推廣無從談起。
【破解之法】不少國家都對節能產品給予補貼,我國也推出了“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通過財政補貼方式,對高效節能產品進行推廣應用。但目前的政府采購與補貼,還相對集中在成熟產品及少數大企業上。企業建議,應進一步擴大補貼范圍,尤其對具有市場前景的創新產品,應提高扶持力度。企業自身也要另辟蹊徑,比如“一杯水”馬桶嘗試依靠電話、網絡訂購等方式,控制成本,擴大銷售。
障礙二:觀念誤區
節能插座“零售攻堅戰”
零售市場外的產品,仍在探索。那么,已進入市場的創新節能產品,處境又如何?
在“節能超市”上,另一個人頭攢動的攤位,是“小管家”節能插座。這種插座里安裝了芯片,能通過電流感應,為處在待機狀態下的電器自動斷電,節省待機能耗,延長電器壽命,并減少電磁波危害。據介紹,其省電率能達到10%—40%,產品現已進入零售市場,但銷售規模仍不大。
“小管家”的“零售攻堅之路”,可謂充滿坎坷。記者從“小管家”招商部了解到,在2004年打入零售市場過程中,公司產品一度也遭到冷遇,銷售額很不理想。與“一杯水”馬桶類似,“小管家”受到了政府部門重視扶持,直到如今,其營業額仍有60%—70%來自政府采購。
“小管家”節能插座售價不過幾十元,價格與普通插座區別不大。但記者采訪了幾位在“小管家”節能插座攤位前的消費者,他們表示,雖然家里的電器確實常常處于待機狀態,但對于待機電器的耗電量,幾乎沒人清楚。在挑選插座這類產品時,偶然性很大,并不會特意考慮節能環保。“小管家”的工作人員介紹,產品目前的購買人群50歲以上的居多,因為他們對電費比較看重。
可以看出,對“小管家”來說,如何讓消費者了解更多用電知識,明晰并接受新產品的節能理念與技術,是其能否在零售市場站穩腳跟、逐步走進千家萬戶的最大挑戰。
【破解之法】專家表示,目前大多數人對節能環保的理解,有很大誤區。選用節能環保產品,提倡低碳生活方式,不僅是為了省錢,更重要是為了地球的未來、為了子孫后代,是一種義務。如今越來越多企業與個人開始逐步承擔起這份責任,若僅依靠節能產品的開發,還遠遠不夠。人們只有增強節能環保意識,才能真正理解產品的價值。
障礙三:生活習慣
電磁爐的“中國式生存”
對新產品,人們的接受需要時間,推廣得從頭起步。而對一些技術已成熟,并且在國外已被普遍使用的節能環保產品,進入我國市場的過程也談不上輕松。電磁爐就是如此。
德國米技公司在中國推廣的電磁爐和遠紅外輻熱爐,比煤氣爐更節能環保,沒有廢氣油煙,燒菜耗電費用比用煤氣節省60%,而且沒有明火、不用煤氣,大大減少事故可能。“別看是歐洲知名品牌,2001年我們開始進入中國市場時,也是困難重重。公司只能以近乎直銷的方式,拖著產品去各處介紹展示。”米技電子電器(上海)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10年努力下來,米技在中國已有了自己的廠房、組裝線和研發部門,每年的銷售額增長率達5%,產品也從一開始的二三款爐具發展到幾十款。雖然漸漸被市場認可,但據介紹,如今這類產品在國內爐具市場的占有率,也僅3%。
為何無法得到更多市民的廣泛接受?
記者看到,一款雙眼嵌入式遠紅外輻熱爐目前售價為8500元,三眼和四眼的遠紅外輻熱爐價格更是上萬,是一般傳統煤氣灶價格的4倍以上,這顯然令大多數中國消費者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生活習慣差異,產品并非為中國傳統的多油爆炒習慣定做,作為灶具最大消費群體的中年人市場仍未打開。
【破解之法】不同的消費模式和生活習慣,耗能差異極大。節能產品理念再好,如果不適合人們的生活方式,就難以被一般市民接受。因此,專家建議商家在推廣節能產品時,應與現代生活方式的宣傳推廣結合起來,比如電磁爐可以強調健康飲食的概念,注重培養自己的消費群體,隨著接受新生活方式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市場自然越做越大。
障礙四:質量魚龍混雜
節能燈,巨大市場下的煩惱
節能燈的環保理念如今已深入人心,技術亦日趨成熟,價格相對也較低,可以說是如今市場接受度最高的節能環保產品。消費市場巨大,生產企業眾多,卻也有自己的煩惱。
“目前,節能燈市場缺乏權威的評價機制與市場準入機制,導致產品質量魚龍混雜。”百斯盾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銷售總監余先生這樣告訴記者。百斯盾是一家專做節能燈管的上海本土公司,目前,年銷售額穩定在1000萬元左右。
余先生介紹,節能燈不發燙,熒光粉、汞用得也比日光燈少,已被很多人認同。“十一五”期間,上海組織推廣高效節能燈具2300萬只、節能空調164萬臺,年節約電量約為14億千瓦時,節能減排效果明顯。2011年,高效照明產品推廣再次列入上海市政府實事項目,高效照明產品配送工作即將啟動。上海將繼續采用國家和地方財政雙重補貼的方法,推廣500萬個高效照明產品,居民只需出30%的價格購買產品。
在市場巨大的推力下,越來越多企業加入競爭,但隨之問題亦開始浮現。不久前,一份市場檢測稱:節能燈的不合格率居然將近50%。一位市民也告訴記者:“感覺超市買的節能燈不耐用,用三四個月就壞了,電費沒省下多少,買燈泡卻花了不少錢。”
對此,余先生分析:節能燈行業內有上萬家企業,一些不具備生產資質的小作坊也在生產節能燈。優劣產品的差價近10倍,但這款燈和那款燈在節電效能上有什么不同,差異有多大,尚無統一的標準界定,也缺乏監管,廠商爭著往自己的產品上貼節能標簽,低價次品充斥市場。長此以往,損害的是整個節能產品市場的誠信。
【破解之法】在節能燈質量上,歐盟和美國已經建立起良好的監管制度。雖然我國也有節能燈標準,但該標準不是強制性的,在標準執行和監管上的力度還不大。要實現節能環保的預期目標,必須建立良好的質量規范和監管體系,鼓勵企業制造真正有創新性和附加價值的產品,讓市場進入良性循環。
來源:解放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