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obtdm"><strong id="obtdm"></strong></menuitem>
<tbody id="obtdm"></tbody>
  • <tbody id="obtdm"><nobr id="obtdm"><dfn id="obtdm"></dfn></nobr></tbody>
      1. Board logo

        標題: 還原真面目 謹防陷入智慧城市建設的陷阱 [打印本頁]

        作者: qib    時間: 2011-11-16 09:27     標題: 還原真面目 謹防陷入智慧城市建設的陷阱

        在目前中國城市化過程中,智慧城市這個概念被熱用。初步統計目前中國有23個城市已經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建設計劃。相對于在天人對立的工業文明觀與強勢政府的意志相互作用下,既缺乏智慧、也缺乏生態的中國城市建設而言,這確實是一個新趨勢。但令我們感到困惑的是,目前規劃與建設中的智慧城市與真正意義上的智慧內涵相差甚遠。
          還原智慧本來面目,謹防陷入智慧城市建設的陷阱

          “智慧城市”的概念源自IBM公司 2008年提出的“智慧地球(smartplanet)”理念的延伸,其核心是“感知化”、“互聯化”和“智能化”。所謂“智慧城市”,就是運用先進的信息和通信技術,將人、商業、運輸、通信、水和能源等城市運行的各個核心系統整合起來,從而使整個城市作為一個宏大的“系統之系統”,以一種更智慧的方式運行,進而為城市中的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促進城市的和諧與可持續發展。被 IBM強力推出、并很快被中國許多城市所接受的所謂智慧城市,與我們所理解的智慧差距很大。對智慧城市的理解和接受至少有三大困惑:

          首先,智慧城市的主體是物聯網,還是城市居民?無論因不同文化差異對智慧理解有何不同,但智慧的載體是人,在這一點上是共同的。可以說智慧是人類的獨有資源,正因為人類擁有動物所沒有的智慧資源,才創造了人類文明。按照智慧的這個特性來看智慧城市,那么智慧城市的內涵,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使生活在這個城市中的居民的智慧,成為城市發展的動力和目標;或者如何讓城市居民更智慧地生活與工作,應該成為智慧的內涵。但是目前以物聯網為支撐的智慧城市建設中,賦予城市智慧來源的不是這個城市中的人,而是來源于物聯網。也許有人會辯解,物聯網雖然不能成為智慧的來源,但物聯網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與利用人類的智慧。其實這個邏輯是行不通的,物聯網所具有的功能,只是對城市物理系統的信息處理而已,是對城市管理者處理信息功能的某種替代和優化。物聯網的這樣一種功能,不僅與激發人的智慧沒有關系,而且物聯網的濫用還有可能給所謂的智慧城市帶來反智慧、反文化的副作用。目前被描述得天花亂墜的物聯網,其實就是互聯網模式在城市的特化使用,其基本功能作用,沒有超出互聯網。對于以物聯網為技術支撐的智慧城市,到底能否成為人類智慧的源泉,從目前的互聯網使用中就可以認識到。互聯網的使用替代的只是人類獲取或處理信息的功能,互聯網沒有替代、也不可能替代人類特有的產生智慧的功能。相反,如果對互聯網過度依賴,還會形成對人的思維、情感、價值等的異化,導致一系列網絡中毒病。這種網絡異化病對新生代影響更大,這種影響已經成為一種正在蔓延和放大的社會病。可以肯定,盡管物聯網已經被冠以智慧桂冠,但我們仍堅信,物聯網沒有、也不可能改變智慧來自于人類的這個常識。

          其次,物聯網能夠替代人類智慧、進而破解現代城市病遇到的諸多難題嗎?無論不同民族之間智慧的差異性有多大,但智慧作為人類高級創新性思維活動,決定了人類的智慧肩負著破解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重大難題的使命。當代中國城市化建設遇到的最大難題是能源與環境的危機、大城市病。那么以物聯網為技術支撐的智慧城市,能夠解決中國城市化遇到的危機嗎?不可否認,物聯網技術可以為城市在某種程度上降低碳排放、提高城市能源使用效率提供管理和技術的支持。但對于解決當今中國遇到的能源和環境的難題而言,物聯網不可能提供根本解決方案。因為,當代中國城市化遇到的能源和環境難題,本質上是一個從工業文明觀指導下的城市模式向生態文明觀指導下的城市模式的轉型問題。

          生態化城市模式,需要從天人對立的自然觀向天人和諧觀轉型,需要從滿足GDP最大化的增長模式向滿足國民福利最大化轉型,需要從不可再生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轉型,需要從缺乏循環的高能耗、高浪費城市向循環再生的低能耗、節約型城市轉型等。那么,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城市能夠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嗎?顯然不可能,因為城市發展模式轉型的問題,首先不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價值、理念、思路與戰略轉型的問題。而價值與理念、思路與戰略需要人類智慧,這種智慧只能來自創新性思維,物聯網的智慧無法完成這個使命。

          再次,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是需要物聯網的智慧,還是中國的智慧?不同民族在不同生活環境中,形成了不同的生存智慧與文化。從智慧生成看,智慧與文化相輔相成密不可分。按照這個道理,在中國土地上建設的智慧城市,必須從中國文化中汲取營養。特別是從以生態文明觀建設生態城市的要求看,更需要中國的智慧。中國五千年農耕經濟,是一種依靠天地之生態資源創造財富的生產方式,在這樣一種生產方式中,如何充分利用天地之力為生產和生活服務,則成為中國民族最大的生存智慧,而構成這個智慧的核心自然觀,就是天地人三才的和諧觀。中國古代充分利用天地之力的大智慧(601519,股吧),在古代中國城市建設中也得到了充分發揮。近代以來,隨著世界文明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的轉型,使中國傳統的智慧失去了用武之地。但是,正在興起的生態文明時代,所需要的文明觀與中國古代天人和諧觀具有高度的契合性,破解生態文明建設遇到的難題,需要中國的智慧。而目前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慧城市建設中,并沒有為中國智慧與文化的導入留下空間,而是將中國的城市變成了充分展現來自西方智能與智慧的場所。互聯網、物聯網的核心技術來自跨國公司,是西方智慧的凝集。IBM公司所推銷的智慧城市和智慧地球,其背后是IBM的智慧和商業利益,并不是真正意義上地球智慧和城市智慧。正在熱炒的智慧城市,絕大多數都在東部地區。為什么智慧城市都集中于東部,難道負載于人的智能資源,只有東部才有嗎?其實最關鍵的是東方有財富。現代城市的發展并不排斥來自物聯網智能技術的參與。但是,以是否有沒有物聯網技術為標準,來界定智慧城市的內涵和標準,這顯然混淆了城市智慧的來源和主體。

          遠離中國智慧的中國城市病

          可以說目前的智慧城市建設,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市建設在西方工業化大潮沖擊下,亦步亦趨向西方學習的結果。在西方化就是國際化的理念支配下,對西方先進東西的學習演變成了盲目跟從與崇拜,使現代中國城市空間成為來自西方文化、西方規劃大勢恣意創新與展現的試驗場。如果說在此之前,我們只是對西方現代文化的青睞和膜拜,那么目前的智慧城市建設,則是已經上升到對產生這種文化之源的智慧的青睞與膜拜了。按照這個方向演化下去,所謂的智慧城市建設,本質上是一個遠離中國文化與智慧之根、失去民族主體性的城市建設。

          當代中國城市,不僅開始患上工業化帶來的大城市病,同時也患有因遠離中國傳統智慧留下的諸多病癥。

          一是阻隔天地之氣交流的城市建設,導致的城市高燒病。在中國傳統的智慧中,認為人的生命之力,需要從來自天地之氣的對流與交換中汲取能量營養,所以居于天地之間的人,所建設的家園,不能干擾和破壞天地之氣的交流。然而,在現代城市建設中,缺乏這樣的觀念。缺乏透氣與滲漏的大面積的地面硬化、河道硬化、遠離地面的超高層建筑、完全封閉的超豪華建筑等,阻斷了天地之氣對流,其結果是,城市不能有效吸收來自天上的太陽能和水,導致了城市空氣干燥和熱島效應。城市熱島效應使得城市居民必須使用空調降溫,千家萬戶空調將室內溫度排放到城市空間,又加劇了城市熱島效應,如此惡性循環的結果是,我們的城市成為一個依靠高能耗來與天地作對的城市。長期下去,隔斷天地之氣交流導致的城市高燒成為城市病癥之一,而且城市越大這種高燒病就越嚴重。

          二是違背風水原理的城市建設,導致了城市氣脈不通的阻梗病。在中國傳統智慧中,認為不同的地理結構導致風水流動的方式不同、形成的氣場不同,會形成人的身心健康的不同影響。這就是流傳幾千年的中國風水理論。對于中國風水理論存在著兩種偏差:一方面,某些地方官員為了自己升官發財,對風水理論迷信之至;另一方面,在現代主流城市規劃理論中,風水理論被認為是下三流的迷信之術。其實中國古代風水理論,是基于天地人和諧的科學理論,研究如何充分利用風水攜帶的能量和信息、地理結構帶來的信息和能量為人所用的問題。但是在現代城市建設中,不計成本的大規模投資,紛紛上馬的政績工程就屬于嚴重破壞城市風水的做法。如與人口關系失衡的大廣場、大馬路,大公園、大體育館等公共設施,給這個城市帶來的不是安全感、溫馨的空間感和氣場感,而是一種缺乏安全、荒涼的壓抑感。不顧城市風水走向形成的高大建筑,導致城市污染物、熱能散發不出,惡化了城市環境;不顧風水環流原理而過度整齊劃一的建筑,形成氣流直行的風道效應,成為對居民健康影響的煞氣效應。此外,大規模的人造湖、人造平原,破壞了生態小氣候,導致了此地造湖、彼地缺水;此地搬山、彼地干旱的后遺癥。

          三是違背陰陽均衡互動規律的城市發展,導致了城市精神與文化的畸形病。按照中國古代的孤陰不長,孤陽不生,陰陽相互依存、消長、轉化、均衡互動理論,古人認為一個既有文化內涵,也有生命力的居住應該是陰陽、剛柔、曲直、隱現的辯證統一。然而現代中國的城市,在盲目跟隨西化之風的相互攀比中,在城市建設服從于彰顯政績和政治需求的驅動下、在不計成本追求所謂高科技、驚世駭俗的“城市美化運動”的大潮下,中國城市建筑文化陷入缺乏民族和本土特色的亂象發展之中。過度幾何化、棱角化、畸形化、豪華化、亮麗化的城市建筑和城市景觀,使城市迷茫于陰柔不足、剛性十足、內涵缺乏、浮華狂躁的文化氛圍中。這樣一種城市建筑文化給這個城市帶來的是一種欲望刺激,而不是精神升華;是一種浮躁不安,而不是溫馨與寧靜;是一種暴發戶式炫耀,而不是民族或本土智慧內涵的表達。表面上看,這是一個城市建筑的風格問題,其背后則是城市文化畸形發展的問題。

          遠離中國智慧的中國城市建設已經走得很遠,期望從物聯網技術中找到中國走向智慧城市的路,本質上是一條利益驅動下的商業智慧左右的城市建設之路,對此應謹慎對待。我們需要智慧城市,但必須是回歸民族主體基礎上的、基于中國人智慧的智慧城市,而不是讓錢和商業利益左右的智慧城市。



        來源:學習時報




        歡迎光臨 智慧空間 (http://www.koensh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
        曰本色黄a大片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