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提升信息化能級要立足激勵社會應用
[打印本頁]
作者:
qib
時間:
2011-9-9 09:27
標題:
提升信息化能級要立足激勵社會應用
上海“十二五”規劃為建設智慧城市所規劃的基礎性目標,是大力實施信息化領先發展和帶動戰略,加快建設城市光纖寬帶網絡,構建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提升互聯網國際和省際出口能力,建設新亞太海底光纜系統等設施,為創建面向未來的智慧城市,筑高城市的信息基礎設施。
最近十多年以來,城市信息化基礎設施一直處在高速發展之中。上海通過信息港建設以來三個五年規劃期的發展,基本趕上世界信息技術革命的步伐,城市信息基礎設施得到快速提高,如,國際互聯網出口帶寬從2001年底的2.5G提高到2010年的300G。用了10年的時間,不僅是城市信息基礎設施,在社會層面的各類基本應用也快速普及。從各類應用信息終端的社會普及率看,上海已與目前的國際先進水平基本持平。然而,全面綜合評估上海的信息化發展,上海與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明顯差距。
在邁向信息社會的進程中,不斷提高城市信息基礎設施的能級,是現代信息技術所帶來的必然結果。高能級的基礎設施必須要有相應的市場需求來支撐,要通過提升相關的服務來激勵擴大社會應用。
今天,我們提出了建設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這為我們拓展市場需求創造了良好條件,但這與直接拉動市場需求上升似乎還存在一點距離。因為從“智慧城市”發展目標的內在本質來看,至少要提升兩方面的發展水平,一是我們所要構建的“智慧城市”基礎,是高能級、可以匹配城市智慧系統運營的城市信息基礎;二是提升城市的“智慧化”生活,使城市生活向“美好化”轉變。就目前上海發展的階段性而言,核心是要加大激勵社會信息化應用的力度。從技術發展趨勢看,信息技術的創新對當今社會的發展無疑具有先鋒性作用,根據國際電聯(ITU)的評估,在涉及信息技術領域的社會發展中,國際先進地區與發展中國家的差距在加速拉大,從整體上看,世界各地都在高速發展,但國際先進地區的發展速度更快。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幾個基本判斷:
第一,信息基礎設施的高速發展并非上海發展的個性特征。自信息技術革命以來,社會信息化的發展大致可分三個階段,一是自美國提出“信息高速公路”建設起到新千年初(2000-2002年),這是一個電子化發展階段;二是2004-2005年由日韓提出的Ubiquity理念,即泛技術發展階段,本質是對應無線接入;三是2006年提出的智能、智慧的系統應用,如日本的i-Japan(2015)戰略、新加坡的iN2015智慧國發展規劃等。從國際社會看,在最近十幾年的社會發展中,信息化一直是發展的核心引擎,不僅推動了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發展,也是發達國家和地區發展動力的主要源泉。例如,日本在2000年就制定了《高度信息網絡社會形成基本法》,從法律法規上確定了IT的發展戰略,以確保其發展成為世界上寬帶應用最高的國家(速度最快、價格最低、普及率最廣)。歐盟、美國等發達地區在實際應用中的通信樞紐地位,也反映了其高速提升信息基礎設施能級的現實。
第二,上海在社會應用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明顯差距。2010年,國際電信聯合會對世界159個經濟體進行了“信息社會測度”評估,作為城市可參照的經濟體香港地區和新加坡排在第11和第14位;我們采用同一標準對上海作類似評估,從綜合測評結果分析,上海排在第24位。
上海“十二五”規劃為建設智慧城市所規劃的基礎性目標,是大力實施信息化領先發展和帶動戰略,加快建設城市光纖寬帶網絡,構建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提升互聯網國際和省際出口能力,建設新亞太海底光纜系統等設施,為創建面向未來的智慧城市,筑高城市的信息基礎設施。
最近十多年以來,城市信息化基礎設施一直處在高速發展之中。上海通過信息港建設以來三個五年規劃期的發展,基本趕上世界信息技術革命的步伐,城市信息基礎設施得到快速提高,如,國際互聯網出口帶寬從2001年底的2.5G提高到2010年的300G。用了10年的時間,不僅是城市信息基礎設施,在社會層面的各類基本應用也快速普及。從各類應用信息終端的社會普及率看,上海已與目前的國際先進水平基本持平。然而,全面綜合評估上海的信息化發展,上海與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明顯差距。
在邁向信息社會的進程中,不斷提高城市信息基礎設施的能級,是現代信息技術所帶來的必然結果。高能級的基礎設施必須要有相應的市場需求來支撐,要通過提升相關的服務來激勵擴大社會應用。
今天,我們提出了建設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這為我們拓展市場需求創造了良好條件,但這與直接拉動市場需求上升似乎還存在一點距離。因為從“智慧城市”發展目標的內在本質來看,至少要提升兩方面的發展水平,一是我們所要構建的“智慧城市”基礎,是高能級、可以匹配城市智慧系統運營的城市信息基礎;二是提升城市的“智慧化”生活,使城市生活向“美好化”轉變。就目前上海發展的階段性而言,核心是要加大激勵社會信息化應用的力度。從技術發展趨勢看,信息技術的創新對當今社會的發展無疑具有先鋒性作用,根據國際電聯(ITU)的評估,在涉及信息技術領域的社會發展中,國際先進地區與發展中國家的差距在加速拉大,從整體上看,世界各地都在高速發展,但國際先進地區的發展速度更快。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幾個基本判斷:
第一,信息基礎設施的高速發展并非上海發展的個性特征。自信息技術革命以來,社會信息化的發展大致可分三個階段,一是自美國提出“信息高速公路”建設起到新千年初(2000-2002年),這是一個電子化發展階段;二是2004-2005年由日韓提出的Ubiquity理念,即泛技術發展階段,本質是對應無線接入;三是2006年提出的智能、智慧的系統應用,如日本的i-Japan(2015)戰略、新加坡的iN2015智慧國發展規劃等。從國際社會看,在最近十幾年的社會發展中,信息化一直是發展的核心引擎,不僅推動了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發展,也是發達國家和地區發展動力的主要源泉。例如,日本在2000年就制定了《高度信息網絡社會形成基本法》,從法律法規上確定了IT的發展戰略,以確保其發展成為世界上寬帶應用最高的國家(速度最快、價格最低、普及率最廣)。歐盟、美國等發達地區在實際應用中的通信樞紐地位,也反映了其高速提升信息基礎設施能級的現實。
第二,上海在社會應用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明顯差距。2010年,國際電信聯合會對世界159個經濟體進行了“信息社會測度”評估,作為城市可參照的經濟體香港地區和新加坡排在第11和第14位;我們采用同一標準對上海作類似評估,從綜合測評結果分析,上海排在第24位。
上海“十二五”規劃為建設智慧城市所規劃的基礎性目標,是大力實施信息化領先發展和帶動戰略,加快建設城市光纖寬帶網絡,構建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提升互聯網國際和省際出口能力,建設新亞太海底光纜系統等設施,為創建面向未來的智慧城市,筑高城市的信息基礎設施。
最近十多年以來,城市信息化基礎設施一直處在高速發展之中。上海通過信息港建設以來三個五年規劃期的發展,基本趕上世界信息技術革命的步伐,城市信息基礎設施得到快速提高,如,國際互聯網出口帶寬從2001年底的2.5G提高到2010年的300G。用了10年的時間,不僅是城市信息基礎設施,在社會層面的各類基本應用也快速普及。從各類應用信息終端的社會普及率看,上海已與目前的國際先進水平基本持平。然而,全面綜合評估上海的信息化發展,上海與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明顯差距。
在邁向信息社會的進程中,不斷提高城市信息基礎設施的能級,是現代信息技術所帶來的必然結果。高能級的基礎設施必須要有相應的市場需求來支撐,要通過提升相關的服務來激勵擴大社會應用。
今天,我們提出了建設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這為我們拓展市場需求創造了良好條件,但這與直接拉動市場需求上升似乎還存在一點距離。因為從“智慧城市”發展目標的內在本質來看,至少要提升兩方面的發展水平,一是我們所要構建的“智慧城市”基礎,是高能級、可以匹配城市智慧系統運營的城市信息基礎;二是提升城市的“智慧化”生活,使城市生活向“美好化”轉變。就目前上海發展的階段性而言,核心是要加大激勵社會信息化應用的力度。從技術發展趨勢看,信息技術的創新對當今社會的發展無疑具有先鋒性作用,根據國際電聯(ITU)的評估,在涉及信息技術領域的社會發展中,國際先進地區與發展中國家的差距在加速拉大,從整體上看,世界各地都在高速發展,但國際先進地區的發展速度更快。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幾個基本判斷:
第一,信息基礎設施的高速發展并非上海發展的個性特征。自信息技術革命以來,社會信息化的發展大致可分三個階段,一是自美國提出“信息高速公路”建設起到新千年初(2000-2002年),這是一個電子化發展階段;二是2004-2005年由日韓提出的Ubiquity理念,即泛技術發展階段,本質是對應無線接入;三是2006年提出的智能、智慧的系統應用,如日本的i-Japan(2015)戰略、新加坡的iN2015智慧國發展規劃等。從國際社會看,在最近十幾年的社會發展中,信息化一直是發展的核心引擎,不僅推動了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發展,也是發達國家和地區發展動力的主要源泉。例如,日本在2000年就制定了《高度信息網絡社會形成基本法》,從法律法規上確定了IT的發展戰略,以確保其發展成為世界上寬帶應用最高的國家(速度最快、價格最低、普及率最廣)。歐盟、美國等發達地區在實際應用中的通信樞紐地位,也反映了其高速提升信息基礎設施能級的現實。
第二,上海在社會應用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明顯差距。2010年,國際電信聯合會對世界159個經濟體進行了“信息社會測度”評估,作為城市可參照的經濟體香港地區和新加坡排在第11和第14位;我們采用同一標準對上海作類似評估,從綜合測評結果分析,上海排在第24位。
從6個關鍵信息基礎指標分析,上海的城鎮居民家庭電腦普及率(93%)和家庭電腦接入互聯網的比例(77%)兩個指標已分別高出香港(75%、71%)和新加坡(80%、76%);上海的互聯網使用者比例(65%)和寬帶用戶滲透率(22.2%)與香港(67%、28.1%)和新加坡(73%、21.7%)接近。但是,差距較大的是在代表新技術應用的普及率指標上,如移動寬帶用戶的普及率,典型案例就是手機3G用戶的普及率,上海明顯滯后。
第三,信息基礎設施的能級與對應的社會應用相匹配。比較上海與香港的發展水平,在應用終端普及率上,上海要高于香港,但如果考慮應用技術層級,上海與香港可以說是處在兩個不同發展期,香港處在基本普及應用階段,而上海可能還處在起步階段。這種差距是市場運營服務模式帶來的。2009年,上海全年的長途通話時長為190億分鐘(含各類通話,包括打進和打出),人均約為950分鐘/年,而香港人均打出的時長為1142分鐘/年,這里還沒有將香港人接聽電話的時間計算在內,兩者的差距已經非常顯著。所以,社會應用的支撐對信息基礎設施發展起決定性作用,事實上,這也是導致香港人均出口帶寬是上海50倍的根本原因。
從面向建設“智慧城市”的戰略目標看,我們在推動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要提升發展理念。根據2010年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相關評估報告,中國內地的寬帶年度資費是211美元,占人均國民收入的比重為7.19%(2009年數據)。上海的寬帶資費價格處在較高位置,而香港地區、新加坡、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的寬帶相對價格僅為上海的三分之一。在此,我們還沒有考慮寬帶技術參數(如傳輸速率和國際出口帶寬)上的劣勢。事實上,我們在實施信息化領先發展戰略中,充分借助于上海在中國發展中的區位優勢,在跟進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的同時,大力提升產業發展的水平,就這個意義而言,上海策略是積極而成功的。但是從社會應用層面分析,從建設“智慧城市”的發展目標來看,這種策略在理念上低于日、韓的國家戰略。
建設“智慧城市”需要大力提升城市的信息基礎設施能力;百兆到戶、T級出口是目前的國際先進水平。上海要在“十二五”期間完成這一目標,并非容易,它需要有相應的社會應用。要有效地激勵社會應用,相關服務還有提升空間,相關資費還有下降余地。今天,城市的信息基礎設施不僅僅是一個行業或產業的問題,而是涉及整個城市的發展問題。因此,無論是國際發展趨勢還是我們自身所制定的目標,都表明了我們必須要有新的發展理念來主導,要將發展的著力點落實在激勵社會應用的層面上,促進城市信息基礎設施能級的提升。
來源:文匯報
歡迎光臨 智慧空間 (http://www.koensh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
曰本色黄a大片免费